戰爭的債權國

 插圖A_解讀貨幣市場  

時代已經不同以往了,即便是萬分不捨,亨利為了堅持自己的愛國情操還是離開了他一手開創事業高峰的高盛公司。

此時,填補亨利合夥人職缺的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美國南方商人,名叫威迪奧凱琴斯(Waddill Catchings),哈佛大學法學院1904年的畢業生,他也是亞瑟・薩克斯(Arthur SachsSamuel Sachs之子)哈佛同學兼好友。在進入高盛公司之前,凱琴斯的經歷非同凡響且近乎傳奇。他出生於田納西州賽沃尼(Sewanee, Tennessee),曾經是美國一家鋼鐵公司總裁,同時也擔任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的顧問。美國商會是以企業會員為主體的美國遊說團體,雖然商會並非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但是與政府各部門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身為美國商會的顧問之一,這使他遊走在政商關係之間如魚得水。

話說從頭,百年前,正當大家期待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大多數歐洲人樂觀迎接1914年。自從1815年英法滑鐵盧戰役,雖然區域性小規模衝突不斷,如美國南北內戰、亞洲中國軍閥割據及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等,但歐洲大陸這百年來,並無較大規模的全球軍事災難發生。從拿破崙戰爭結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和平幾乎持續了一整個世紀,這是數十年是黃金歲月。此時,歐洲衛生醫療不斷改善,通訊與貿易呈爆炸性增長。全球化以及新通訊與運輸科技的發明,如電話、蒸氣船、蒸氣火車等,將世界緊密的連結在一起。除此之外,1914年之前,德國與英國已成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

凱恩斯在倫敦安居樂業,聲譽正當如日中天,「每天清晨醒來第一件事情是在高級床褥上享受早茶」,不必出門,若有需要他可以訂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及新科技產品」快遞到他家門口,就和我們今天沒太大差異,大家在家網購各種民生用品或3C商品般,一般生活豐衣足食外,只盼望著生活品質與科技發明不斷的進步。

一般的倫敦居民往往在床邊會擺上一本最新出版的暢銷書:「偉大的迷失」(The Great IllusionSir Ralph Norman Angell1909年出版,作者是拉爾夫·諾曼·安吉爾爵士),這本書的主要論述是在,歐洲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程度,使得軍國主義無用武之地,已經發展到他們之間的戰爭就完全是徒勞無功的程度了。

但另一方面,歐美列強花一個世紀的時間學會了英國人以債養債打戰的秘訣尤其是在英法拿破崙戰爭(1803—1815年),主權債券市場在成為世紀傳奇,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更在這場戰役中發動訊息戰早倫敦金融市場一步取得戰爭結果一夜致富,這個龐大的家族銀行慢慢控制住各國的金融體系,在英國甚至控制住該國央行的英格蘭銀行,成為影子政府。從此之後,發行國債籌措軍費在歐洲各國爭相仿效成為了時尚。

憑藉金融霸權,19世紀80年代以前,英國曾長期將國債利率維持在較低水準,大大便利了英國打戰的本錢,倫敦憑藉著完善的金融市場機制,借債打戰變得輕而易舉了。但即便如此,隨著歐陸各國實力與經濟依存度顯著增強,歐洲各主要國家與英國的國債利率差大幅縮小,無形中加大了債務違約的成本,輕易不敢啟動戰爭。人們開始樂觀地認為,戰爭不會輕易爆發,因為金融市場將成為抑制戰爭的重要力量,沒有人認為有誰敢輕易地啟動戰端。

無論如何,不到一年的時間,戰爭的災難依舊發生了,世界陷入人類歷史以來最可怕的戰爭之一。總計有9百萬人死亡,更糟糕的是戰爭之後所牽引下來地緣政治的災難,造成不可逆轉的結果而延禍至今,如蘇維埃政體的建立、中東地區邊界問題以及希特勒的崛起。從自由化、科技化的友善環境,一夕之間翻臉為相互對立殘忍、無情、野蠻的大屠殺,可怕的程度達到人類的極限,人性的黑暗面表露無遺。

與此同時,戰爭之初絕大多數歐洲領導人覺得現代化武器投入戰場,將使第一次大戰會像不久前普法戰爭一樣,在有限的區域戰場上速戰速決,短期之間即可以一決高下,不置於成為全面戰正型態。因此開戰之初,各國不約而同地回到了前幾個世紀戰爭的老路上,紛紛通過借款和短期國債融資籌措戰爭經費。

然而事事難料,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持久化,始料未及的是無休止的塹壕消耗戰、焦土之境,這種境況令交戰兩方疲於奔命。當他們改轅易轍開始改為發行長期國債時,市場上看不見之手”卻給了大家一個當頭棒喝,歐洲主要金融市場都陷入了國債氾濫發行工作困難重重。

無奈之下,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只得朝向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陸美國伸手借錢了。

 

「未知美國戰後發展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