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矛盾匯率系統

 Australian Dollar Insight AUDUSD increased 0.0033 or 0.44% AUDUSD BUZ INVESTORS  AUDUSD increased 0.0033   The pair is trading at 0.7516 at 09:40 GMT this morning, with the Australian Dollar trading 0.28% higher against US Dollar from the New York close. Early morning data indicated that Australia’s NAB business confidence index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first quarter …

1972年尼克森面臨第二任的選舉,在他的連任壓力之下,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議題浮出檯面上了。因此,他私自召見當時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F. Burns),要求他拉高貨幣供給,換句話說,就是要降低利率,釋出資金,就如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之際,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為了挽救次貸危機所帶來的金融風暴,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一般,試圖營造一個經濟繁榮的假象,有助於他的連任成功。

聯邦準備銀行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F. Burns)曾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資深教授,葛林斯潘也是他的學生,他長期浸淫在學術界中,完全不善於應對華府的政治壓力,怎麼也逃不出尼克森的手掌心。最後他在不得以之下,推升了貨幣供給,通貨膨脹的壓力隨之而來,接著美元再次遭受到嚴重的打擊,大幅貶值。

美元貶值帶來的全球災難,大家為了要穩定各國貨率機制,都試圖脫離美元的掛鉤,隸屬於IMF的20國部長級會議隨即召開,各國部長深知各國貨幣掛鉤美元的風險。1973年春天,新的匯率機制又再出台了,非常怪異的稱之為「矛盾匯率系統」(Oxymoronic System):固定但卻又可調整的匯率機制。簡言之,各國的匯率仍然與美元掛鉤,但IMF的部長會議將會檢視需要,隨時調整各國相對應的匯率。以當時的國際經濟環境而言,接著一年的匯率調整主要針對的是,長期累積國際貿易入超的德國。

物換星移幾度秋,換個時空以現在的國際貿易情勢來說,隨著美國貿易赤字的持續擴大,無論在任何場合,美國政府都直接點名中國操控貨率讓人民幣長期低估。美國是否還想回復到過去霸權盛世,試圖推出「矛盾匯率系統」的匯率調整機制,以國際輿論的壓力迫使中國人民幣升值呢?

1960及70年代的20年之間,可說是國際貨幣系統最具戲劇性的年代,爾虞我詐高潮迭起。隨著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主席伯恩斯在尼克森的授意下推升貨幣供給,通貨膨脹緊跟著來。1976年底卡特主政期間,美國通貨膨脹率幾乎年年上揚,自他上任以來,通貨膨脹率逐步走高,1976年為6%,1980年已升至12%以上。失業率仍高達7.5%;美國的高通膨,各國持有美元的信心頓失。各國政府能夠做的都做了,還是無法避免美元帶來的迫害。

在1977年夏天,美國財政部長麥克·布魯門薩爾(Michael Blumenthal)竟然在國會上直言:美元太過高估了(over strong)。換句話說,他暗示美國正傾向於美元貶值政策。這樣毫無遮掩的公開說明,在國外媒體的批評是:美國又再玩一個既自私又危險的遊戲,對全球經濟毫無道義與責任。由於美元的弱勢,阿拉伯國家揚言尋求其他貨幣作為石油計價標準。布魯門薩爾不得不直接飛到中東國家安撫他們的信心。擔心這樣的情勢威脅到全球經濟及美元的失控,他趕緊改口說:他相信強勢美元。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