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十七回 Fed升息?(十五)後見之明

 鈔票1_貨幣暗流_圖檔  

Fed升息前車可鑒,新興市場匯率和股市往往是首當其衝;緊接著,各種金融商品價格狂降而一瀉千里。如今TRF投資人猶如驚弓之鳥,資金暗流波濤洶湧如出一轍,金融風暴再度捲土重來未可知。情勢並非危言聳聽,話說「2004630FED前一次的升息短短不到兩周後,就在712日引爆了「聯合投信」事件,幾乎釀成一場無法收拾的系統性風暴,從此改變了臺灣投信基金產業生態。」

 

台灣主管機關除了限令投信基金業在2005年底前必須處了債券型基金持有的結構型債券,但在萬不得已的情勢之下也給投信基金業指定了一條出路。主管機關認定金融資產證券化(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權抵押受益憑證CBO (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及資產基礎商業本票(ABCP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是解決投信公司結構債的重要工具。因此,此類新金融商品的開放就順理成章,長驅直入了。

首先在稅制上給與特別的優惠,鼓勵引進新金融商品。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採分離課稅,由受託機構依規定的扣繳率扣繳稅款,利息所得扣繳率稅率為6%,是各種金融投資工具中最低的;再加上一些信用增加機制(信用評等公司所做的信評糖衣包裝紛紛給予最高評級),使得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成為國內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可接受的投資工具。

由於要解決投信結構債問題,2005年新發行的金融資產證券化規模近新台幣1,500億元,是2003年和2004年發行量的二倍以上,其中債券資產證券化(CBO)當年的發行量就有800多億元,再加上資產基礎商業本票(ABCP)的發行量,就突破1,000億元了。

就是這樣,為了解決國內債券基金結構債的問題,美國資產證券化商品(CBO)在主管機關大開綠燈的引導下,一路綠燈大大方方地湧入台灣金融市場。外商銀行及其投資銀行,除了大賺債券訂價的價差和證券化包括手續費外,在主管機關刻意放行下,還能美其名地是為台灣金融市場解決潛在金融危機,成為金融機構最後的救市主

最終,若以後見之明回想起來,我們現在總算知道,從一個單純的住宅貸款合約貸款戶,就這樣的被多次包裝起來,也就只是把同樣風險的東西,一次又一次的美化起來(美其名證券化securitization)。最終這些美化過的產品,也推向遠在太平洋對岸的台灣金融市場。主要由外商銀行或外商證券業在台營業據點,如雷曼兄弟、花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

同樣的證券化商品也銷售給像在台灣投信基金公司,正迫在眉睫,面臨著金融監理機關要求限期處理結構債問題。而保守謹慎的台灣金融監理機構要求至少要投資等級的有價證券,對於AAAA等級證券化商品當然也就打開綠燈放行了。雷曼兄弟樂得大量銷售債券抵押受益憑證CDOs給台灣的投信公司、銀行、保險公司。

結果諷刺的是,台灣最保守的金融機構及保險公司,過去對於這樣證券化的產品,由於不甚瞭解其風險,通常都是敬謝不敏的。但最後卻栽在風險認知錯誤,接受了風險最高的海外衍生性金融商品。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