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出口

 插圖D_貨幣暗流人民幣不一般  

時序就在19291024日,黑色星期四,這一天就算是紐約股市大戶出手救市,也終究抵擋不了市場的恐慌。驚慌失措的投資不斷地在拋售股票演變成為「恐懼的出口」。也就在這一天,同時宣告了美國繁榮的20年代正式結束,而全球大蕭條也從華爾街股災開始。

然而隨著股市崩盤擴大,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們也遭受到嚴重的衝擊,高盛公司在這一場災難中也同樣在劫難逃。最終結果總計損失了1千萬美元,另外加上高盛交易公司(Goldman Sachs Trading CorporationGSTC)3百萬美元負債,這對於當時的高盛來是相當恐怖的數據,高盛的基金投資人當然是血本無歸了。1929年華爾街股災,使得高盛公司股價腰斬再腰斬,跌到僅剩下一塊多錢。不僅如此,這場災難讓高盛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

相較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高盛公司應該慶幸還能夠存活在華爾街等待機會,並且在美國房地產危機之前,以市場操作方向完全相反,賣空不動產抵押證券化商品,成為次貸危機的最大贏家。但他的最佳拍檔雷曼兄弟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卻一敗塗地而倒閉,百年投資銀行就此消失在歷史塵霾之中了。

不可思議的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只能說是1929年美國金融風暴造成經濟大蕭條的翻版。同樣是盲目式推銷金融商品,金融業一窩蜂的不理性行為,同樣也是一個金融泡沫的警示訊號。就在那時候,幾乎沒有經驗且毫無戒心的美國金融機構蜂擁而入紐約華爾街,紛紛進入這一領域,瘋狂投資各種新金融商品。而最不幸的是,其所造成的結果,幾乎是與2008年次貸危機同樣的悲慘,那就是在紐約金融機構所貸放的可疑貸款急劇增長。

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繁榮時期的後半階段,過多的貨幣資金追逐太少的投資機會,美國地區銀行也正大肆進軍次低級抵押貸款市場,貸款品質急遽下降。伊爾斯·明茲(Ilse Mintz)在他名為《1920~1930年美境內外國債券質量退化》(Deterioration in the Quality of Foreign Bonds Issued in the United States, 1920~1930)的研究報告中,描述當時金融機構所貸放的可疑貸款。對於以德國城市名義發行的用於建造室內遊泳池的債券,這是一種並不會直接強化償還能力的流動性形式的債券(非自償性債券),在毫無經驗的美國銀行業推員手中瘋狂承銷,而它們的客戶則同樣地瘋狂認購。

我們對於過去貨幣歷史的體認,往往必須由微觀著手,一葉枝秋,畢竟凡是必有因。古希臘悲劇作家歐裏庇德斯說過:上帝欲讓其毀滅,必先讓其瘋狂。80年後的今天,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當時,美國房貸借款人又把以次級貸款為支持的債務抵押債券(CDO)出售給了德國銀行,這也算是冤有頭、債有主了吧。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拉丁美洲貸款,金融業新手如美國大通證券公司(Chase Securities Company)也是隨波逐流好不到哪裡去。一筆主要目的是在為古巴建造全國公路網的貸款但是因承包商的違約最終還是化為烏有,而投資修建的也只是孤立的路段,什麼地方都去不了,明顯就是古巴政府的財政預算浮濫編列使用,古巴政府的還款能力受到嚴重的考驗。相較於1920年代古巴的「鬼公路」建設,今天我們經常提到「蚊子館」、「鬼城」如出一轍,那就是政府為了提振經濟、擴大財政投資、展現施政成果,無不大興土木,並在建築物落上大大的名字。但有些建設並未符合實際需求,蓋好後就淪為「蚊子館」、「鬼城」,少者造價千萬、多者數十億,公帑就這樣浪費了。

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由於償還舊債的新資金遲遲無法到位,最終才為世人所知,這是古巴政府為取得美元貸款一手遮天的騙局。這些案例,在在說明了在美國銀行擴大規模積極承銷的外國債券中,最後大多都成了違約債券,淪為名符其實的壁紙了。

 

「欲知詳情如何,且請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