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政府的銀行

Bank1   

正當英國皇室與國會為了籌設一家政府的銀行在如火如荼的協商之際,此時出身於蘇格蘭的貿易商人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1658~1719年)早在1691年就向國會提出成立新銀行的建議,不只一次,一共是三次,直到第三次才得到威廉國王三世的同意。1692年,帕特森知道皇室財政困頓,很有技巧的聯合幾位倫敦商人一起借給政府一百萬英鎊貸款,借款條件是政府分期付款每年支付65,000英鎊給政府,同時,他們收到政府貸款金額的債權憑證,他們可以用這債券憑證發行法定貨幣(Legal tender)的形式流通於市場,為了支應債券憑證的流通收付。在此同時,政府要求他們必須隨時握有200,000英鎊在手上作為法定貨幣發行的儲備(這就像是備償準備金帳戶的概念),這部分的資金,政府會另外支付5%的利息最為補償。

隔兩年後,他們第二次借給政府二百萬英鎊貸款,這次政府承諾給予7%作為準備金的利息補償。我們可以從這整個借貸操作方式,看出一絲絲金融機構的影子,這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建立一家擁有印鈔票特權的銀行了。經過兩次順利的借錢給政府,眼看著時機成熟了,帕特森提出設立銀行的申請,這一次雖然遭到拒絕。屢戰屢敗的帕得森依然不放棄,準備了建議第三次借錢給政府,並提高利率至8%時,這次政府終究是同意了,17世紀偉大的金融創新發生在倫敦—1694年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如其所願政府同意設立銀行了。在1694年,他成為英格蘭銀行創始人之一,同時,擔任該行的董事,銀行把對皇家的債務轉化為流通貨幣﹐這可說是世界金融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我們從這樣的操作過程意外的發現,大英帝國的中央銀行的設立之初,似乎像是被一群帕特森等商人們打鴨子上架,政府的債主一夕變成銀行家,最終擁有一家有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金融機構,操控了大英帝國財政與金融政策,甚至影響全球金融了。

1694727日,英格蘭銀行根據英國國王特許正式成立,雖是私人的股本卻是英格蘭政府的銀行,發行股本120萬鎊,向社會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過資本總額的鈔票發行權,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政府墊款、以及協助政府進行戰爭融資(把政府的部分債權轉為銀行股權),它被賦予了獨有的特權。銀行設立之初,銀行必須預付給政府一筆款項作為專利金,為籌措這筆款項,銀行可以向大眾徵稅,同時設置預留準備金帳戶,在未來每年存入100,000英鎊的預備金,並在16948月前預付給政府總計1,200,000英鎊,否則的話,政府有權停止銀行特許權力。

在銀行業務方面,這家股份制銀行可以從事匯兌業務(各種貨幣交換)、金塊與銀塊買賣業務、短期貸款業務等等,但不得從事貿易及商品買賣。由此可見,銀行的初始業務是有關信用提供機構以及商業交易操作,僅此而已。但銀行特許權是有時間性的,而此權力就來自於國王。不久之後,政府逐漸放寬銀行業務經營範圍了。

有別於十六世紀時,早期金錢匠人(Goldsmith,早期的銀行家)是最早接受存款、提供貸款以及轉帳服務。一般他們在收到客戶存款後,會簽發存款憑證,金額主要是針對金錢匠人與存戶之間的金幣收付。因此,這樣的存款憑證就稱之為「運行中的現金票據」(Running cash notes),記載票據持有者姓名以及承諾支付之金額數量(金幣)。通常這樣的票據除了原始的存款戶外,也會另外加上註明「持有者」(Bearer),這樣一來,這張票據就成為有條件的流通功能了。

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設立,正為因應英國國王威廉三世(King William III)發動對法國戰爭,借貸成為歐洲王室發動戰爭與維持奢靡生活的主要資金來源,對金錢的追求使他們熱衷於對新大陸的探險,而殖民地流入的巨量黃金白銀支撐了歐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現代世界經濟版圖的基本格局。普通民眾對財富不切實際的幻想,將這個世界推進了金融泡沫時代,鬱金香狂熱、約翰·勞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繼之而來。

幾乎在英格蘭銀行設立的同時,就開始對存款戶發行「銀行券」(Bank Notes)。不同過去的金錢匠人的票據,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大大強化了流通功能,銀行承諾支付銀行券上註明的金額給任何銀行券持有人,更特別的是,支付的貨幣可以是黃金或金幣,這是一張國家背書且「見票即付」的票據(銀行券,或稱之為鈔券)了。

然而在民間一般人不可能持有大面額的銀行券做買賣,為了讓銀行券流通性更廣泛,還規定假如持有人僅求償部分票面的金額,則在銀行櫃臺會在銀行券背面簽署背書,註記存款帳戶餘額。最初銀行券發行時是以手寫方式記載所有內容,包括明確的金額如多少英鎊(pounds)、先令(shillings)及便士(pence),同時由銀行的櫃員簽名,成為合法的銀行券。然而,兩年之後由於重新開始鑄造錢幣,減少了小額票面的銀行券發行需求,英格蘭銀行決定不再發行少於50英鎊的銀行券。但是那個年代的英國社會,國民年平均收入根本就不到20英鎊,大多數的民眾終其一生或許完全不會接觸到銀行券了。

我們從英格蘭銀行創立的背景得知,最初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設立一家政府的中央銀行,除了初衷是政府為了籌措戰爭經費,又是在債務人帕得森不斷的提議之下,以債券換成股權而設立了這家私人銀行,初期這家銀行的營業項目相當有限。然而,歐洲爭霸戰爭持續不斷,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越來越明顯。終於,兩年之後,1696年出現了英格蘭銀行的擠兌風潮。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