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二回 三位一體

插圖A_解讀貨幣市場   

羅德島皮斯戴爾(Peace Dale)是一個純樸的城鎮。費雪家庭的第一個貴人是當地知名社會賢達和慈善家羅蘭·哈瑟三世(Rowland Hazard III),他承襲了父親白手起家的毛織品作坊事業外,他自己又建立了一家化學工廠,事業蒸蒸日上。此外,他的事業經營哲學是公司利潤與員工分享,在在都顯示了這是一位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充滿了開創性並不墨守成規。事業逐漸步入軌道後,他就將企業的控制權轉交給自己的兒子,全心投入在慈善和宗教事業以及政治改革,開創他事業的第二春。

羅蘭在當地創建了公理教會的教堂(Congregational Church)並且邀請了喬治·費雪做為第一任教區牧師。歐文·費雪的童年成長歸功於羅蘭家族的贊助和公正廉明的榜樣,在羅蘭的光環照應之下,他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費雪13歲(1880年)之時,他的父親喬治·費雪突然決定離家暫時辭去公理教堂牧師職務遠赴歐洲雲遊拜訪著名大學以及大教堂。但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有料到他父親這一趟朝聖之旅帶回來的卻是不幸的開始。

喬治·費雪嚮往歐洲悠久的宗教、教育和歷史文化傳承,但這個時候,美國卻是正處在翻天覆地的產業革命浪潮之中。

美國的產業革命轉型是由內而外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從最初的鄉村農業社會到基礎工業都會社會,最終變成了宛如太陽般光芒四射,成為全球經濟成功崛起的象徵。就像適當今的中國崛起,20世紀前後美國橫空出世的速度之快令人憂心忡忡,但也不得不讓人驚慌失色。

當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阿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在1875年踏上美國這塊土地時,農耕以及稀稀落落的礦業是美國當地最重要的經濟生產來源,還是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型態。

馬歇爾是研究產業結構的經濟學大師,眼見美國崛起轟轟烈烈,他解釋說如果將一個國家經濟視為一種經濟形態的有機體,那麼美國在20世紀產業結構便是猶如有機體的骨架,紐約華爾街金融中心則是密布的血管和經脈,而政府經濟政策更可細致地比擬為骨骼生長素,金融政策可​​比擬為血液。美國經濟的強健所在,就在於其產業結構、華爾街金融中心和政府政策環環相扣、相互配套,三位一體共同支撐美國經濟體的超高速發展。

短短的5年後,等到1880年喬治·費雪興致沖沖的遠赴歐洲朝聖之際,美國大陸來自工業生產的工資和營收來源已經遠高於農業產出,相對成長高達三倍之多;同時,在1880年和1900年之間,源自於美國大型工業生產年營收已經成長不只四倍了。

不僅如此,美國媒體新聞和出版印刷業也不惶多讓增長了高達五倍之多,呈現跳躍式成長;機械和威士忌釀酒產業也成長四倍;煉鋼業和男性服飾紡織業成長三倍;電氣生產業和冷凍冷藏業、新煙草製作、磨坊業、蒸餾業和其他機械生產,整體工業產品的基礎來源從原油和煤炭衍生到鐵路和電報訊息傳輸,幾乎遍佈美國各地角落,社區與產業息息相關宛如生命共同體,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及、結構性的產業革命。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