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久必分、分久必合

 貨幣暗流_編輯6  

另外,我們平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古裝劇,戲裡的人們接到銀子時,首先就是拿起銀塊咬一下,這種異于常理的動作令人莞爾,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民間土法的白銀鑒定方法,有經驗的商人對於白銀的硬度和質地口感有特殊的辨別能力,這也表示人們對於當十流通的白銀貨幣沒有統一品質成色規範感到不放心。雖然不能準確鑒定銀子成色,但由於白銀相對鐵、鎳等金屬要軟一些,這種鑒定方法也只能針對用銀材混合了較硬的材質造假的錢幣有所區別,但效果畢竟有限,白銀流通性相對受到限制。

很難想像到的,就是白銀這樣「稱斤稱兩」、「錙銖必較」的年代,又沒品質保證的貨幣,竟然可以在中國流通使用了兩個朝代。自明世宗元年(1436年)首開「弛用銀之禁」,放寬民間百姓使用白銀貨幣,然後在穆宗龍慶初年(大約是1567年左右),「銀錢並行事」的貨幣流通雙本位制,從此確立了白銀貨幣的主導地位。此後,萬曆、泰昌、天啟、崇禎錢法,也都是尊崇這樣的貨幣政策,甚至到滿清入關建立大清帝國整整268年,也還是使用白銀貨幣。白銀貨幣制在中國一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以「金圓券」紙幣為本位幣),宣告了白銀、銅前時代的結束為止,總計499年,中國的白銀帝國總計歷史達到500年,這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白銀帝國五百年」了。

遠在宋朝時候開始,政府鑄造各種錢幣,不僅僅是流通於國內市場,更是海外貿易的主要交易工具,如北方遼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都相繼使用宋幣,甚至作為自己國內的法定貨幣,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的全球「貨幣國際化」進程了。明朝白銀貨幣沒有統一的形式和規格,成為先天的缺陷,這也給了西方標準規格金銀幣的國際化造就了重要的條件。明代中國對外貿易異常活絡,海外銀元就這樣輾轉進入中國內地,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使得白銀不虞匱乏,帶動的是清朝初年民間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發展。。

沒多久之後,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海外貿易發展、帝國殖民主義的勢力,逐漸侵入亞洲、美洲等地區,收刮了全球黃金、白銀財富,是繼宋朝第一次宋錢貨幣國際化後,成為世界史上的第二次貨幣國際化。歐洲這次的國際化帶給其他地區更多是災難與痛苦,自此之後,貨幣國際化的舞臺,拱手讓給給了西方世界。十六世紀,歐洲發展了強大海軍,從此船堅炮利,西方歐洲人佔領並控制了世界各大海洋達四個世界之久,西方世界的貨幣全球化、自由化也就由此拉開序幕了。這是後話。

反觀十九世紀美元霸權的建立,成為現代國際貨幣的濫觴,始於「佈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4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公園」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稱為「佈雷頓森林會議」。在美國政府強力介入之下,其他國家激烈的討論,但卻是迫於無奈,只得通過了以「懷特計畫」為基礎的,除了通過了「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除此之外,更設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全球貨幣中心的地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個協定,造就了當今美元霸權的興起。實際上,也可說這是一種美元與黃金雙本位制,換句話說,這是「美元為主、黃金為輔」的國幣貨幣制度。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而現代貨幣歷史不得不說是宋朝貨幣歷史的重演。如同明朝為強力實行統一貨幣,建立了「寶源局」以及「寶鈔提舉司」統一貨幣機構一般,佈雷頓森林協議,建立全球貨幣管理機構及貨幣制度。但也沒多久,美國政府為因應其財政支出以及越戰龐大開支,開始大印鈔票,美元的清償能力和對美元的信心,開始出現爭議和矛盾,這就表現在所謂的「特裡芬難題」。

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必須要求美元幣值的穩定,才會在國際貿易支付中,被其他國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幣值穩定,不僅要求美國有足夠的黃金儲備,而且要求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保持順差,從而使黃金不斷流入美國而增加其黃金儲備。否則的話,人們在國際支付中,就不會願接受美元了。但隨著美國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黃金保證又會不斷減少(亦如同明朝銅錢錢幣的不足,致使美元鈔票的底氣不足),美元又將不斷貶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美元短缺到美元氾濫,是這種「特裡芬難題」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樣的情境如同明朝前期的大明寶鈔發行史,直白的說,也就是美元過度發行了。

美國貨幣強權的作法與明朝政府如同一轍,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七月,因「鈔法阻滯」,「詔禁用銅錢」,直接禁止民間使用錢幣,開始了明前期的純紙幣流通,信用貨幣階段大明寶鈔成為當時唯一的合法貨幣。反過來看,20世紀19501960年代,歐洲多國經濟漸復蘇,並認為固定匯率對自己國家不利,於是開始利用體系換取較為保值的黃金,紛紛向美國要求以美元兌換實體黃金,黃金擠兌的跡象逐漸形成。期間更是爆發多次美元、黃金危機,其後以197112月尼克森總統一意孤行,召開「史密森協定」(Smithsonian Agreement),為主導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拒絕向他國的中央銀行出售黃金,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至此名存實亡,美元危機與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全球經濟發展此消彼長,美元危機就是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主要因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們應該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為未來的殷鑒,明朝的大明寶鈔信用貨幣的歷史,我們有了明朝錢法的前車之鑒。自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以來至英宗元年(1435年)「弛用前之禁」、「弛用銀之禁」為止,寶鈔信用貨幣發行期間共計60年整,最終,走向以白銀為主的貨幣制度,成就了中國「白銀帝國五百年」。反觀由尼克森總統主導之下,於1971年底片面切斷美元與黃金的掛勾,全球金融是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貿易結算以及外匯交易貨幣,成為了美元信用本位制的世界貨幣體系,至今為止也不過是41年而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未來全球國際貨幣的趨勢,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相較于寶鈔的信用貨幣,明朝中葉由於發行量過大導致于信用逐漸衰敗,寶鈔發行60年之後,就已經到了「積之市肆,過者不顧」的地步,形同廢紙;美元本位制通行全球40年至今也不惶多讓,隨著美國累積龐大的財政次字所拖累,負債狀況日益惡化,全球金融危機不斷的爆發,特別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來,更是使得美國國債至今(2013年)達到17.75兆美元之多,是1970尼克森年代3,900億美元債務的四十五倍之大,且是毫無止血的跡象。

美國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主導者和世界金融、經濟秩序、規則的制定者,現行貨幣體系對其缺乏相應的約束,導致美國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儘管金融危機還不足以從根本上顛覆美元本位制,但是其信用貨幣基礎已經發生了動搖的跡象。雖然國際貨幣走回黃金本位制的可能性已隨著佈雷頓森林協議的崩潰而煙消雲散,但未來趨向於全球經貿區域各自整合的趨勢逐漸形成,如歐洲經濟貿易區、亞洲經濟貿易區、非洲以及中南美洲經濟貿易區等,區域整合態勢如同各自的中心、衛星國家一般,漸漸走出自己的利基,以免於全球化、金融國際化所衍生出來的貨幣信心問題。

『三國演義』第一回:合九必分、分九必合,歷史貴金屬的貨幣,白銀排擠了銅幣、黃金又排擠了白銀,最終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信用貨幣排擠了黃金,貨幣從此如成為無根之樹、無水之魚,大家擠在同一池水潭中互相取暖。

話說近代歷史的國際金融環境是由國際霸權所建構出來的,切確的說,是建築在西方帝國主義的貪婪與重商主義。與此同時,歐洲金融體系的建立,在中央銀行與超大私人銀行兩大怪獸操控全球貨幣,十八世紀之後金融危機不斷,說明了貨幣霸權帶給全球國家更多的是災難和金融危機而非全民福祉。為了瞭解近代全球貨幣發展,我們必須話說重頭了。

 

結束「中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請繼續支持「歐洲貨幣史話寫真錄」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