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銀帝國五百年

 貨幣暗流_編輯6  

明朝中葉放寬白銀禁令的是明英宗,這道命令正式開啟了中國貨幣史上重要的變革:白銀帝國五百年。

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英宗才剛即位,當時紙幣如同壁紙,民間已經是「重錢輕鈔」的現實考慮,朝廷不得不下令放寬錢幣流通的禁令,亦即是「弛用錢之禁」,放寬對銅錢流通的限制。但是錢幣卻又因為官鑄不足與私鑄的成色不一形同詐欺,常常引起民怨,拿到私鑄劣等錢幣甚至經常鬧上官府請求判斷,隔了一年(1436年)之後,(英宗改元正統),又再一次放寬白銀使用的禁令,「弛用銀之禁」,放寬對白銀流通的限制。

於此同時,政府首開先例,北京文武百官年度的薪俸也是用白銀支付,政府「弛用銀之禁」對白銀的黃袍加身,一舉把它推上流通貨幣寶座,使白銀本位制加速向前推進了一步,民間原本就熟悉白銀貨幣,物價和白銀的購買力一直維持穩定,白銀很自然就通行於市了。

到了穆宗龍慶初年(大約是1567年左右),由於銅錢的鑄造依舊不敷民間使用,又導致人們對於製錢(當朝錢幣)與舊錢(宋、元錢幣)之分,造成物價購買力的不同,仍然是「錢法不行」,銅錢貨幣流通不順暢。由於銅錢的鑄造依舊不敷民間使用,又導致人們對於製錢(當朝錢幣)與舊錢(宋、元錢幣)之分,又是一次新舊錢幣的價值選擇,造成物價購買力的不同,依舊是「錢法不行」,貨幣流通還是不順暢。因此,這時候,巡撫山西都禦使靳學顏建議新的錢法,就這是所謂的「銀錢並行事」的貨幣流通雙本位制,受到政府的實行,成為政府正式公佈白銀為主、錢幣為輔的貨幣政策,大明寶鈔從此銷聲匿跡,白銀與錢幣同時作為朝廷的法定貨幣了,從此,白銀法定貨幣的地位正式確立了。

白銀貨幣在中國的地位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它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逐步演進而成的。明朝自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禁用銅錢、三十年(1397年)三月朝廷進一步明令禁止金銀,直到穆宗龍慶初年(大約是1567年左右)為止,共計170年時間,白銀不再是地下金融工具以及儲藏價值功能外,更正式浮上檯面成為流通貨幣、計價單位和價值儲存功能了。

歷史證明貴金屬作為貨幣的使用,全球皆然。雖然歐洲的金銀幣,早在中世紀的時候,也不是統一規格,流通時候也是以重量為主,需要秤稱交易,但不同於中國白銀貨幣的發展,不久到了17世紀初的時候,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以撒牛頓(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成就了金本位制金碧輝煌的地位。

1696319日,牛頓被任命為皇家造幣局監督,他把過去科學研究的精神帶到了所掌管的英國皇家鑄幣廠,牛頓由於工作出色,得到了財政部的高度讚揚,連國王也特地下語褒獎。1699年,牛頓升任「皇家造幣局局長」。最重要的是,英國金幣的品質和製作工藝的精良,獲得到大眾的信心,又由於金幣鑄造的困難度提高,也能有效的防範了造假偽幣的流通了。金鑄幣本位制的特點就在於,貨幣單位是在確定有含金量,或者規定每一單位黃金的價格。紙幣(法償貨幣)如英鎊,可以自由地按照票面額兌換成黃金,大大彰顯了大英帝國的全球貨幣霸主的權威。

黃金可以在國際間自由輸出入而不加限制。這是保證金本位制的關鍵原則。如果從1717年牛頓確定黃金價格算起,到1816年英國從法律上確定金本位制,再到後來18151914"英國貨幣霸權"100多年的歷史,金本位制在英國事實上存在了200多年。

不同於歐洲貨幣發展,白銀的貨幣鑄造形式是以為主,這只是數量單位,並不是面額。白銀是以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但在當時並未如明朝初期設置類似中央銀行鑄幣廠的「寶源局」或是一如英國「皇家造幣局」這樣統一貨幣制度,因此,白銀的幣制和規格也就在朝野之間各行其是了。也由於規格和成色的差異,白銀貨幣始終困擾交易雙方,貨幣的流通和速度當然也就會或多或少受到限制了。最大的銀錠據說是足足有到500兩重(大約有18.65公斤重,明朝官制一兩重為37.3克)相當笨重,只不過民間百姓和商家通常都是使用大元寶50兩一碇,還有較小的銀餅、小銀塊(碎銀)等不同的形式,所以我們習慣都會統稱之為「銀兩」了。

雖然白銀並沒有鑄刻面額表彰其價值,但銀錠上往往會刻上文字,為了保證比較大的銀錠品質和成分,還會鑄刻重量、和工匠的名字,作為保證這個銀錠價值的信心,這可說是最早形式的貴金屬「產地履歷」形式,用以加深民間對白銀貨幣流通的信心。

但由於白銀的使用是以重量為計價單位,做為市面上流通貨幣的話,先天上就造成困擾。首先,除了大碇白銀會鑄刻「產地履歷」外,小碇和碎銀通常並沒有任何重量、產地和工匠注明的,加上明朝使用各種形式的銀錠,以方便流通使用,但官方並沒有統一規格或形式,即便是商人經常使用白銀貨幣,其成色及重量用肉眼也難以辨別,更遑論說一般平民百姓,使用更為困難。我們可以想像到在明朝北京這種景象,市集、商鋪、叫賣的流動攤販平常做買賣時,每個商家都需隨身必備有秤稱(重量器),每次交易支付時,往往都會先秤一下重量,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怎麼說都很難與紙幣的方便性相比,更何況是,白銀的成色純度並不是重量器可以秤得出來的。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