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貨幣的假象

 

21世紀以來中國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談到救市已非吳下阿蒙,中國有足夠的子彈和手段救市,但是其他新興國家呢?真的到了需要救市的時候,至今許多國家猶如希臘政府般兩袖清風、口袋裡空空如也,財政支出都不夠了,還拿什麼救市呢?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和通貨緊縮風險提高,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危機四伏。

無獨有偶地,前面提到的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最近眼見中國股匯雙跌,八月中他也看傻眼了,再一次氣急敗壞的跳出來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說:"人民幣大幅貶值,直接衝擊到美國景氣恢復的力道,通貨緊縮和經濟長期停滯的風險大幅提高了。"他認為日本和中國相繼貨幣貶值,貨幣戰爭之說甚囂塵上,但卻使得無辜旁觀者的美國遭受到魚池之殃。他的結論是,貨幣戰爭本身就是反增長和通貨緊縮的罪魁禍首。

然而,事實上日本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枝箭大膽的金融政策:量化寬鬆和日幣貶值早在2012底就已經射出了,也不見桑默斯有任何微詞。顯而易見地,他似乎更在意人民幣毫無預警式的貶值,直指中國打亂了美國貨幣政策執行的腳步,一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模樣。

然而,剎那間,通貨緊縮成為大家口中的毒蛇猛獸,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IMF主席拉加德的憂心喚醒了不僅僅是經濟不景氣和通貨緊縮危機四伏,這時候,她更喚起了我們對前一個世代最偉大的經濟思想家的記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註:此費雪非現任Fed副主席查理・費雪(Richard Fisher)。

費雪的一生精彩萬分、高潮迭起,曾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爆發力的學術天才,卻在意氣風發之年病魔纏身九死一生。但他現在幾乎被世人遺忘得一乾二淨了。如今,若他有任何值得人們想起來的地方的話,費雪或許是歷史上最差勁的華爾街股票投資人之一。

話說就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摧枯拉朽之際,但他卻是藝高人膽大地宣布說:美國股市看似走在”永久的高原水準‘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意味著,他對當時美國正在高速發展的財富年代是多麼的有自信,獨排眾議地預言說美國股市長期有支撐,永不墜落。”大蕭條過後,從此,他喪失了不僅是他一生的積蓄一敗塗地,聲譽和學術地位也跟著一落千丈,一代宗師的際遇令人唏噓不已。

如同1929年大蕭條後,歷史重演的劇碼再次上演了,費雪的重要性也隨之水漲船高了。就像那時候,美國現今債務氾濫。無怪乎,全球都活在一個屋簷下的外部債務外溢的影響之下,美國人欠的債務全球的人都在買單。美國QE量化寬鬆產生外溢效果波及他國,這些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的貨幣政策,一旦不利他國,恐將造成反作用力,等於是把定時炸彈送給別人,特別是新興國家。

不幸的是,新興市場債務的擔保價值以及(收入)貿易收支淨利卻不斷的萎縮,以致於物價調整過後實質的債務承擔不斷的上揚。當債務變壞、衰弱的銀行體系,強制性資產清算使得資產價值進一步調降,令人頭疼。費雪早在1933年就已經發表文章提到如此螺旋性的通貨緊縮的過程,如何轉化成經濟不景氣的地雷。

費雪之言事實上並非危言聳聽的,美國實施QE政策對於全球各國尤其新興國家而言,其熱錢氾濫有如潮水蜂擁而入,如入無人之境更難以阻擋,在導致匯率不斷升值的同時,也帶動了股市及房市一片繁榮假象,陷入了費雪所說的貨幣的假象money illusion),歡樂的氣氛很容易令人忽視危機的存在。費雪在1928年寫的一本書提出貨幣的假象一詞,人們往往只看貨幣名義上的價值,而不看實質上的價值。

他告訴人們說,無論是通漲或通縮,任何整體物價水準的變動都是邪惡的,因為一旦物價變動都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換句話說,金錢的面額數字(名目價值)常被人們誤認為其購買力(實際價值)。例如,在台灣薪資增加而感到小確幸,但殊不知薪資上揚的幅度如果與通膨的幅度相等(或是遠遠落後於房地產上揚)就抵消了,那麼薪資小幅增加就只是幻覺而已了。

在此一狀況之下,如今美國QE難以為繼,升息預期一再地放話,Fed的貨幣政策對其他各國造成的衝擊,較2008年的金融風暴將有過之而無不及,未來Fed何去何從?的確值得我們重視並加以觀察。

想當初,與費雪同時期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在1912年第一次碰面就已經惺惺相惜了。相隔著大西洋兩岸當代英國和美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一見如故地相聚在一起共進晚宴。宴席之間,他們不脫學者風範,激烈的爭辯貨幣經濟學原理,最後凱恩斯欣然接受了費雪的說法,亦即是,凱恩斯之後毫不猶疑地認同了費雪提出貨幣力量(money force)是如何影響到實質經濟的理論。

早在1911年,在「貨幣的購買力」(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這本書,費雪建構了貨幣數量理論,他說:在理論上貨幣數量的變動與物價及貨幣價值變動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係。他認為貨幣供給量乘以速率(V, 貨幣在市場流通的速度。MS*Voutput*p)等於生產總量(output)乘以價格(p)。當TV不變時,整體物價水準(P)取決於貨幣供給數量(M)。這也正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費里曼(Milton Friedman)現代貨幣數量論的中心思想。

他接著說,雖然通貨膨脹和緊縮通病是邪惡的,但大家都可以為了追求共同目標而努力。此外,他指出一項政府潛在的有利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給量---從此可以調整貨幣供給量作為緩解甚至避免通貨膨脹或緊縮所帶來的經濟不景氣。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