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風壓倒西風

 

費雪的一生精彩萬分,他是用生命來學習和研究經濟發展趨勢。他的學術地位和經濟預測讓他成為美國1920年代最著名的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財經新聞工作者詹姆斯·格蘭特(James Grant)評論費雪的傳奇一針見血,他說費雪是”偉大的思想家、失敗的先知”,意味著,他在學術地位無與倫比,最後卻淪為華爾街魯蛇Loser),處境無比難堪。

故事發生在美國內戰兩年之後,費雪於1867227日出生於紐約州哈德森山谷附近農業社區的索格蒂斯鎮(Saugerties, New York)。他的名字歐文(Irving)來自於父母對他殷切的期望,取自於當代家喻戶曉的短篇小說《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沉睡谷傳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的小說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為名,希望能夠在小說家的加持之下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歐文·費雪祖父雖然是以農耕為業,但非常注重小孩的教育,到了歐文·費雪父親這一代喬治·費雪(George Fisher)就受到良好的教養和學習,他父親從小生活克己、奉公守法是一位福音派教會品格高尚的傳教士;母親艾拉·費雪(Ella Fisher)則曾經是喬治·費雪的學生,她也是一位虔誠的教徒意志極為堅定。當歐文一歲之時,他的父親喬治剛由耶魯大學神學院畢業,過沒多久就被派到位在羅德島上的皮斯戴爾(Peace Dale, Rhode Island)教區傳教佈道。

或許從小受到父親耶魯大學畢業的影響,他的一生與耶魯大學總有著不解之緣。

時光能否扭轉或許只有愛恩斯坦才知道,但歷史留下的遺跡就和車輪輾過一樣,終究會消散在塵埃的覆蓋之中。然而,歷史更猶如一部無聲的電影,透過不同的方式見證過去與今日,娓娓道來弔詭的重演戲碼。

當今時代不同了。中國正在高速的發展中,所以中國的一切看起來都很欣欣向榮。反觀,1870年到1929年代,當時處於發展高潮的美國,同樣也給人這種日新月異的感覺,簡直就像是一部歷史重演的劇碼。

費雪出生的那個年代,1870年時候,根據最具說服力的平均生活評量標準國民人均生產總值National Income GDP per capita)英國高於美國25%。只可惜,物極必反、盛及而衰,19世紀末期的英國,已經到了走下坡的時候,影響力日漸衰退,下一個階段,國際舞台上即將是物換星移的時候,美國新大陸成為一顆閃亮的新星。

緊接著的30年後,到了20世紀(1900年)開始,無論是在最基本經濟評量標準的經濟生產力以及平均工資水準、國民生產總值以及工人平均產值等關鍵指數來說,美國經濟體都以二倍的速率超前英國。其中一項原因就在於每年英國有將近一半的國民儲蓄投資於美國,吸金能力稱霸全球。這項數據顯示投資比率遠高於投資在英國國內,更是數倍高於投資在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即便是每年的投資收入加計在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之中,但投資本身卻讓美國經濟體現代化、工業化且以極高速率超高速成長,美國製造遍佈全球市場,這是否又會勾起前幾年全球喊得震天價想的中國製造記憶呢?

難怪,英國自由黨首相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 1809~1898年)長久以來就曾預言說,美國即將發揮在商業貿易方方面面的絕對優勢,一舉壓倒英國,東風壓倒西風。非但如此,他還曾經憂心忡忡的表示:當我們還沈醉在自己快速發展之中,隨著美國的崛起(很熟悉的字眼,簡直就是中國崛起的翻版),宛如在一場賽馬競逐中高貴悠閒慢跑的馬被一匹黑馬超前了,老大徒傷悲,他的一番言論並非危言聳聽,事實證明是一語成箴,不僅震撼英國人的心靈,至今仍被奉為真知灼見,他才是歷史洪流的預言家和先知者了。

情勢發展已經有如當頭棒喝,英國首相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無可奈何地向英國國民提醒說道:這是英國和美國之間經濟動能猶如驚天浪潮般這邊起來、那邊下去,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英、美兩國在自由經濟體制下,有著如此大規模經濟霸權此起彼落的更替且影響深遠。

即便隨著英國的腳步,美國正處在產業轉型的巨浪之中,費雪出生之地皮斯戴爾(Peace Dale)當地卻是風景如畫而風土人情別具一格,宛如我過去在美國留學讀書的大學城奧勒岡尤金市(Eugene, Oregon)的現代縮小版。皮斯戴爾有著那麼一點歷史城鎮的味道富庶繁榮,人們克己慎行、奉公守法生活在溫和的福音派教義家長體制的環境,一副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成長環境。

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的童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羅德島皮斯戴爾(Peace Dale)是一個純樸的城鎮。費雪家庭的第一個貴人是當地知名社會賢達和慈善家羅蘭·哈瑟三世(Rowland Hazard III),他承襲了父親白手起家的毛織品作坊事業外,他自己又建立了一家化學工廠,事業蒸蒸日上。此外,他的事業經營哲學是公司利潤與員工分享,在在都顯示了這是一位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充滿了開創性並不墨守成規。事業逐漸步入軌道後,他就將企業的控制權轉交給自己的兒子,全心投入在慈善和宗教事業以及政治改革,開創他事業的第二春。

羅蘭在當地創建了公理教會的教堂(Congregational Church)並且邀請了喬治·費雪做為第一任教區牧師。歐文·費雪的童年成長歸功於羅蘭家族的贊助和公正廉明的榜樣,在羅蘭的光環照應之下,他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費雪13歲(1880年)之時,他的父親喬治·費雪突然決定離家暫時辭去公理教堂牧師職務遠赴歐洲雲遊拜訪著名大學以及大教堂。但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有料到他父親這一趟朝聖之旅帶回來的卻是不幸的開始。

喬治·費雪嚮往歐洲悠久的宗教、教育和歷史文化傳承,但這個時候,美國卻是正處在翻天覆地的產業革命浪潮之中。

美國的產業革命轉型是由內而外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從最初的鄉村農業社會到基礎工業都會社會,最終變成了宛如太陽般光芒四射,成為全球經濟成功崛起的象徵。就像適當今的中國崛起,20世紀前後美國橫空出世的速度之快令人憂心忡忡,但也不得不讓人驚慌失色。

當英國偉大的古典經濟學家阿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726日-1924713日)在1875年踏上美國這塊土地時,農耕以及稀稀落落的礦業是美國當地最重要的經濟生產來源,還是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型態。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任方元 的頭像
    任方元

    上善若水任方圓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