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5.標題.繁體.760.300.jpg

特里芬難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和日本的經濟恢復得很快,全心全力的投注在出口及經濟成長上面,進口所需的美元儲備則更是快速累積起來了。時至1950年代,戰後德國加強投資及生產成本的降低,重新啟動出口引擎。法國有樣學樣的努力發展出口,靠著法朗的貶值而順利轉型。這樣的努力所獲得的成果很豐碩,身處在歐洲大陸最強勢的國家,德國與法國很快的就由戰後廢墟中站起來,經濟復甦的腳步加快了。

然而,儘管在第二次大戰後的1950年代,美元短缺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了,但跨過英吉利海峽另一邊則是境況大不同,戰後積弱不振的英國發展腳步卻是舉步維艱,這還要一直等到1980年代柴契爾夫人革新才正式步入正軌。發展經濟需要錢,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貿易的急遽擴張,都必然伴隨著貨幣需求的高速增長。事實上,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美元如黃金,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歐洲黃金儲備遠遠不足,因此他們不得不以美元為儲備發行自己的本國貨幣,大量的貨幣需求使得美元被大量輸出到歐洲和日本。

客觀地講,根據布雷頓森林協議的約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必須保證美元按照官價兌換黃金,以此來維持協定成員國對美元的信心。但同時,美國也肯定要提供足夠的美元貨幣作為國際清償手段,作為促進全球貿易的清算之用。戰後美元的大量輸出遍佈全球,一方面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復甦與增長,另一方面對於美國來說,只要源源不斷地印刷美元鈔票就可以從世界各地“買”回巨額實體財富與商品了,美國政府何樂而不為呢。

戰後世界各國經濟快速增長,相對來說,美元的發行規模也相應地出現了快速增長,但黃金增長卻非常的有限。也就是說美元的增長遠遠超出了黃金的增長。美元相對於黃金這樣不平衡增長,但就在布雷敦森林協議之下,美元如金,美元緊釘住黃金在一個固定的兌換匯率,就邏輯來說,一般人都會對於美元的信心逐漸薄弱起來了。

因此,美元應當相對於黃金貶值,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又要求美元必須保持穩定與堅挺。這已經形成兩面刀的困境,國外大量囤積美元,其數額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持有的黃金儲存量,隨之而來的威脅到國際貨幣機制的穩定及國際貿易的不平衡。早在1960年代,美國的海外負債就已超過黃金存量了。但是,如果當時各國中央銀行大家說好了,全部都一起擠到美國的財政部要求以手上的美元兌換成黃金的話(兌換比例是1盎司黃金=35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只能兩手一攤,肯定拿不出這麼大量的黃金用來交換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貨幣,那就成為是名符其實的黃金擠兌的金融危機了。

自從1944年,全球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召開了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結果,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確立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聯邦準備機構承諾美元和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即1美元的黃金含量為0.888671克。因此,美國與黃金掛勾,其他成員國貨幣則和美元掛鈎,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直到1960年底也不過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美元危機的陰影就籠罩了全球金融市場了。

事實上也真的發生過,1960年底,確實有國家如此懷疑而真的去美國政府兌換黃金,從此拉開了全球美元(兌黃金)危機的序幕,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岌岌可危,至此名存實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經濟快速增長,相對來說,美元的發行規模也相應地出現了快速增長,但黃金增長卻非常的有限。也就是說美元的增長遠遠超出了黃金的增長。美元相對於黃金這樣不平衡增長,但就在布雷敦森林協議之下,美元如金,美元緊釘住黃金在一個固定的兌換匯率,就邏輯來說,一般人都會對於美元的信心逐漸薄弱起來了。

出生在比利時的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早在1947年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準備的研究報告,就曾經警告說道"黃金與美元掛鉤的危機"。之後,他在歐洲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前身)擔任經濟學家,及美國耶魯大學出任教授。特里芬教授就在1960年其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 The future of convertibility)一書中指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亦即是國際貨幣鑄幣權,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相對於黃金兌換的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難題。”

這一內在矛盾在經濟學界被稱為“特裡芬難題(Triffin Dilemma,又稱之為刺蝟的難題,Hedgehog’s Dilemma)”。原意出自於叔本華在其一本散文集中收錄了一則寓言:在寒冷的冬天裡,兩隻刺蝟想要依偎取暖,但因靠得太近,雙方被對方身上的刺扎得鮮血淋漓,無奈中只好離遠一些。可離得太遠,又感到冷,於是又靠近一些。這樣反覆調整,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既能相互取暖又不會扎著對方的距離。這樣的刺蝟效應正可以用來比喻美元與黃金的相互關係,換句話說,由於全球各國中央銀行對於較為保值的黃金深具信心,但卻又不得不依賴美元為核心的貨幣制度,因此陷入了刺蝟的難題。

特里芬教授所提出的解決之道不約而同的與凱恩斯所倡議的班柯Bancor理念相同,主要就是要創造一個全球都能接受國際貿易的超主權貨幣。不幸的是,在他那個年代,美元強勢無與倫比,美國政府當中沒有幾個人買他的帳。1960年代,歐洲德國、法國及日本等出口大國,累積了大量的美元資產,美國政府的貿易逆差已經到了舉債度日的境界了,但美國卻表現出一副債多不愁的態度,讓各國中央銀行恨得牙養癢地卻也無計可施。

現在其他國家卻必須開始思考了:美元到底值不值錢?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各國政府及投資人就像是噩夢般地困擾著大家。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任方元 的頭像
    任方元

    上善若水任方圓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