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鬱金香泡沫

tulips_work3   

西歐的商業與貿易活動在十三世紀時,已呈現南北之別,兩片分別形成了自己的商業中心城市。首先,南部的這一塊是屬於地中海文明的熱那亞(Genova)、威尼斯(venice)、佛羅倫斯(Florence,翡冷翠)等,主要都在義大利地區,北部則有布魯日(Brugge)、安特衛普(Antwerp)、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以及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德意志北部中古城市聯盟)勢力所及的波羅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峽沿岸諸城。

然而,在隨後的漫長世紀裡,歐洲經濟發展卻歷經了一個重心北移的過程,昔日義大利偉大的商業和工業城邦,先後如明日黃花般逐漸地衰敗。義大利商業中心是滋生金融發展種子的肥沃土壤,而歷史上的因緣際會,威尼斯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受到東方繁榮的影響,海上貿易發達,因而成為歐洲的信貸(貸款,Moneylending)溫床。

地緣政治的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義大利商人往往只關注地中海周遭的商業貿易,不像十六世紀發現新大陸後的海洋霸權國家,義大利的船隻從來不曾出現於印度洋,也沒有橫渡過大西洋。而新世紀的發展卻是相反的,穿越大西洋的貿易在十六世紀中葉,取得了驚人的進展與繁榮,西班牙的塞維利亞(Sevilla)和葡萄牙的里斯本(Lisboa)是打開新大陸航道的先驅,它們首先受益。先是安特衛普,然後是阿姆斯特丹,成了歐洲的金融中心。荷蘭、英國、法國北部在經濟、文化、科技技術發展上更是生氣勃勃。歐洲經濟開始了歐洲連通美洲新大陸之間的通道,它的「大西洋紀元」,而義大利卻緊緊固守於地中海,始終無法跳脫出來。

這些國家包括荷蘭、瑞典和英國,他們才是16世紀的發現新大陸、以及十七世紀的歐洲重商主義,以及以後的幾個世紀,實現了商業貿易上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英國倫敦和以及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相繼發生了決定性的金融創新浪潮,就是他們的努力,現代中央銀行的先驅者,才能出現在全球金融舞台上。

無論是對一般貿易商人的需要,亦或是對皇室或國王的財政需求,起源於金錢匠人的金融機構相繼出頭,更以創新的金融工具提供大眾的需要,這顯然不是偶然,也不單純是孤立事件。這種做法毫無疑問地確保歐洲金融機構發展的壯大與繁榮,更開創了現在銀行最決定性的功能,信貸的創造。

既然金融機構的服務是有必要的,十七世紀就在這時,出現了金融機構雛形,同時以其不同的方式提供服務於大眾以及私人或皇室的金融功能。首先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威賽爾銀行(Wisselbank of Amsterdam)成立於1609年,成立之初是為了解決商人在荷蘭遇到的多種貨幣流通。就在那時候,當地有超過14家鑄幣廠,鑄造的不同貨幣再加上眾多外國貨幣,貨幣匯兌就成了貿易商人們很實際貿易問題了。

雖然我們今天對於這些金融服務已經是習以為常了,早在十七世紀初,威賽爾銀行就允許商人們建立指定一種標準貨幣的帳戶,並且開創了支票帳戶系統和直接轉帳或過戶的金融服務。這樣的服務,使得商人們在越來越多的商業交易中,基本上不需要涉及現實的任何有形貨幣,簡單的轉帳交易就可以完成支付了。一個商人要付款給另一位商人,只需要安排他在銀行的帳戶進行扣款並相應地記入對方的帳戶中。這個系統的限制只是要求威賽爾銀行保持存款與貴金屬,這使得當時銀行的貨幣儲備比率必須是接近百分之百,以策安全。

直到1760年,該銀行的存款餘額不到1 900萬弗洛林金幣(florin,佛羅倫斯鑄造的一種金幣,流行於西地中海和西北歐,稱之為弗洛林),而其金屬貨幣儲備超過1 600萬,黃金準備率高達85%。因此,銀行擠兌事實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它手頭有足夠的現金,幾乎可以滿足所有的人由於某種原因而希望一次性提出存款的儲戶需求。

然而,事事難料,金融危機並非發生在存款擠兌,而是發生在人們瘋狂的商品交易上。衛賽爾銀行(Wisselbank of Amsterdam)這間金融機構很快就成為當時最富有且最具權勢的銀行。他們是最先接受並積極推廣支票交換,而政府也通過法律指出當事人雙方之間的鉅額的金錢交易必須由衛賽爾銀行作為仲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功,就讓荷蘭金庫裡的金錢源源不絕,而荷蘭的經濟也迅速起飛。荷蘭國花鬱金香的貿易,在十七世紀中葉時,也有顯著的成長,但是後來的失敗卻更具戲劇性。

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1593年,傳入荷蘭。17世紀前半期,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價格極其昂貴。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國人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隻鬱金香球莖。不過與荷蘭比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投機是有據可查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危機案例。在最興盛的時候,種下一個鬱金香球莖,就可以買下整片地產。這些球莖的買賣都是用現金交易的,也因此,阿姆斯特丹衛賽爾銀行也把荷蘭放在財務上最重要的位置。

當前21世紀之際,我們至少可以理解到當時人們的投機氛圍,人類歷史的重演可以如此的相似。如今比特幣虛擬貨幣投資氣氛高漲與鬱金香狂熱相比亦不遑多讓,一個沒有貨幣本位基礎、無主權調控、無實體發行的電子貨幣竟然大行其道。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金融界人士持各種反面意見看待,即便我們無法預知,比特幣是否會成為當代的鬱金香泡沫,但是普羅大眾顯然並不理會,投資人紛紛搶購延燒全球金融市場,令人瞠目結舌。

然而,17世紀的鬱金香狂熱泡沫的引爆就在於人們普遍對財富的貪得無厭。1630年前後,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鬱金香品種,其顏色和花型都深受人們的歡迎。當球莖價格荒謬地暴漲時,有些想要賺取利潤的人,開始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出售他們的鬱金香,這也在整個市場上激起了憂慮的漣漪。到1634年以後鬱金香的市場需求量逐漸上升。不僅珍貴品種的價格被抬高,幾乎所有的鬱金香的價格都飛漲不已。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期間內,鬱金香的價格被抬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鬱金香花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輝煌。然而,金融泡沫最終還是引爆了,到了1639年時,鬱金香泡沫只維持了一個冬天,在開春之前,鬱金香泡沫崩潰了。

痛苦開始襲擊每一個人,而大家也開始發現這些鬱金香雖然很漂亮,但終究只是植物、球莖、洋蔥的親戚,而不值得用一間房子的代價、一生的積蓄、或者甚至是一輛搭配一對相稱之灰色馬匹的馬車去交換。這家位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成長快速的衛賽爾銀行(Wisselbank of Amsterdam)在這場看似一場毫無理性金融遊戲中損失慘重,它終究以失敗收場。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