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標題.繁體.760.300

維多利亞時代

 

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精心刻意安排了一場英雄盛典,迎接他這位來自耶魯大學講師的衣錦還鄉,前途一片光明燦爛。

這樣的場景如同維多利亞時代風華的長篇小說,每一年三月春天這時候,維多利亞時代(Alexandrina Victoria1837-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時期)成千上萬人的上流社會突然湧進到倫敦,他們有如一大群身披著五彩繽紛羽飾和誇張地異國風味的候鳥般,按時來到全球最時髦的都市。

在這整個三到四個月的倫敦旺季London “season”),英國年輕帥氣的菁英們個個竭盡心力安排這一個求偶季節的儀式。男人很紳士,戴著高禮帽,而女人也很優雅,穿著束腰的洋裝,搭配小洋傘或是蕾絲扇子。他們通常一大早是沿著海德公園(Hide Park)附近羅登若(Rotten Row)大道或麥爾女士(Ladies’ Mile)林蔭大道悠閒的騎馬。下午時候男士開始準備在國會或俱樂部等重要場合為他太太和女兒們物色甚至付費參與各種高級的社會聚會。到了晚上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歌劇院、社交晚宴和舞會上碰面,奢華的聚會是絕佳的求偶場所,提供他們豔麗的展示機會,極盡驚艷之能事。不僅如此,每隔幾天,當仁不讓的各種競賽項目使得節目表增添特色變化,表列項目包括了帆船大賽、板球比賽或是美術館開業等,上流菁英趨之若鶩。

歐洲奢華風氣深植人心,但費雪的目標是吸引年輕貌美的富二代,這是當代美國人的慣用伎倆,吸引老闆的女兒以身相許,出身貧困但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與雍容華貴的富家女一見鍾情,經典自由愛情故事屢屢膾炙人口打動人心。事情的發生無論是刻意創造的機會或者純粹的因緣際會,他和以前青梅竹馬戀人再次重逢幾乎是一見鍾情,不久就陷入愛河。她是馬格麗特・哈澤(Margaret Hazard),費雪叫他瑪姬(Margie)。

馬格麗特的父親慈祥家庭完美,雖然早年就失去母愛,但她的姐姐擁有著母性般的聰慧。她有幸得到良好教養和從小在溫暖家庭中庇護長大,養成性情安詳寧靜,天生自然格外的甜美。當馬格麗特身陷困境一文不名時,她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成為一位最幸運的女人,生活無虞。一位學術界明日之星遇到了家財萬貫的富家女,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天道不測、造化弄人,又豈是費雪所能捉摸的呢,這是後話。

費雪和馬格麗特在1893年結婚,幾乎全鎮的人們都來參加他的婚禮和喜宴,全鎮盛況空前。這場婚禮為了彰顯貴氣而錦上添花,他至少安排三位牧師見證誓言並給予祝福,他們的婚禮蛋糕重達50磅,極盡奢豪之能事。

但是諷刺的是,美國內戰後的繁榮造成股票市場泡沫,一場由華爾街銀行家們鼓搗出來的金融危機正在如火如荼的燃燒著,震撼美國經濟金融,暴露出緊張不安。美國有史以來至今最嚴重的恐慌和股票市場崩盤引發了1893年經濟大蕭條。

1893這一年,美國報章雜誌頭條新聞每天都報導銀行倒閉、擠兌的最新消息,甚至有些人還被毀謗成炫耀性消費的黑名單。緣起於經濟問題隨著股票市場的大崩盤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安的情緒瞬間星火燎原。憤怒的群眾遷怒到”有錢人”成為眾矢之的,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社會不安是蠢蠢欲動。

即便美國經濟金融局勢每況愈下,這一對郎才女貌新婚夫婦才要正開始享受人生呢。不令人意外,他們不得不偷偷摸摸的跑到紐約,趁著月黑風高接著搭乘遠洋遊輪去歐洲歡度長達一年期的新婚蜜月,這就是最好的炫富掩飾了。

1893這一年,美國處在股市崩盤、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然而,歐文·Irving Fisher)和馬格麗特・哈澤(Margaret Hazard)滿懷著興奮的心情和帶著美國政治經濟學者的光環,他們的新婚蜜月旅行才正隨著美國直達歐洲的遠洋遊輪啟航了。

生於美國波士頓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曾經很直白的說:當代有教養的美國人一生之中遲早都會有一趟歐洲之旅。然而,富有的人習慣性的走趟頂級豪華之旅走遍歐洲大都會,既炫富又享受;而知識份子則滿懷企圖心地走一趟學術殿堂朝聖之旅走遍歐洲著名大學。但費雪卻是一箭雙雕,意味的是,他這趟歐洲蜜月之旅既走的是頂級豪華之旅且又是一趟朝聖之旅,既炫富又毛遂自荐。

1893年和1894年之間,費雪一路上他們風塵僕僕地橫跨英國,接著區區折折地搭乘火車走遍歐洲大陸,他發現與著名大學大大小小群體的經濟學院兄弟會fraternity)交換意見是相當的難得的機會,更是歐美學術界菁英們沽名釣譽的最佳途徑。為此,他事前做足了功課,在他小小筆記本記載著一連串遍及歐洲各地著名大學的通訊錄,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他進入享譽國際經濟思想家們兄弟會的入場門票。

其中值得一提的精彩時刻包括,費雪在維也納與奧地利經濟學派創始人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 1840年-1921年)共進午餐。這是一個正是場合,晚宴在瑞士洛桑市(Lausanne, Switzerland1890年建校的洛桑大學所在地)與傳奇型法國經濟學家里昂·瓦爾拉斯(Léon Walras1834- 1910年)杯酒言歡。

同桌的客人還包括了瓦爾拉斯才華出眾的學生維爾弗雷多·帕雷托(1848- 1923年),這位年輕人後來成為義大利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與倫理學家,也是經典菁英理論的創始人。而同時參加茶會的帕雷托妻子容光煥發令費雪為之驚艷。

即便行程緊湊,費雪還在法國巴黎舉辦數學學術研討會,以及在德國柏林參加教學課程。直到北歐的天寒地凍使得費雪懷孕的妻子難以忍受,他聘僱了另一名學生幫助他做筆記,而費雪則不得不帶著妻子去法國著名的避寒勝地里維耶拉(Riviera)繼續他的歐洲度假之旅。

他的蜜月旅行緊接著是阿爾卑斯山脈(Alps)山登山之行,此行,當他瞭望著奔騰流水不斷地衝擊著岩石,最後匯集到山谷下的湖水,費雪體驗到如聖靈顯現般大自然壯闊之美,冰河雪水來自四面八方,突如其來的驚鴻艷影,讓他領悟到必須區分資本與收益的最基本差別,這就如同雪水激流湧出然後流出來的區分一般。

此外,費雪還改變行程刻意停駐在英國牛津大學與口吃不善辭令以致於看起來心不在焉的英國政治經濟學家伊西德羅·埃奇沃思(Ysidro Edgeworth1845-1926) 藉機商討事情。當費雪在牛津大學與伊西德羅·埃奇沃思(Ysidro Edgeworth)商討事情之後,埃奇沃思悄悄地告訴費雪太太瑪姬說:費雪教授行情看漲了,即將一飛沖天。這樣的評語讓費雪夫婦當天晚上興奮得難以入眠。

停駐在英國期間,他接著驅車前往劍橋大學朝聖,作為向世界級經濟理論思想大師阿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致敬之旅,在英國費雪毫不掩飾地流露出惺惺相惜的真情流露。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馬歇爾大師為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原理原則Principle)簽下他的大名,國際學術大師的推薦肯定是榮譽有加的。

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阿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錦上添花的加持為費雪夫婦歐洲蜜月之旅寫下完美的句點。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