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8.標題.繁體.760.300.jpg

巴黎和會

 

1918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宣告,大英帝國霸權與英鎊為王的時代的結束。新崛起的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19191月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和會中,史稱「巴黎和會」,美國總統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228日-192423日)的隨行人員主要是華爾街金融家,分別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沃柏格(Paul Warburgs)、傑克•摩根、摩根財團總裁萊蒙特、戰爭工業委員會主席巴魯克、艾森豪總統時代的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和他的兄弟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威爾許·杜勒斯(Allen Welsh Dulles 189347[1]1969129日)。德國的談判代表則是保羅・沃柏格在德國的兄弟。巴黎和會變成了美國華爾街金融家們的盛會,現場談判就地分贓。

不過,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的世界經濟霸權與英鎊霸權卻消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聲中。戰爭因素導致毫無節制地發行國債固然失策,但也不能成為正當理由而借機拒不履約債務。美國在華爾街的金融家們精打細算下,要求其協約盟國尤其是要求英國,連本帶息清償戰時為購買美國軍火與各種戰略物資而向美國政府借的援助款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協約盟國原先以為美國提供給盟國的援助,一般都視作戰爭投入的成本,戰時的盟國從未被要求清償戰爭援助費用。在戰時,美國政府也曾經暗示歐洲各盟國並無須考慮還款問題,放開手腳地借錢即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可這時候美國卻堂而皇之違背了這個共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後賠償事情變得極其複雜,英、法宣稱,美國必須同意對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它們才能如數償還美國債務,這又是一場雞生蛋、誕生雞的困局。但美國拒不承認盟國債務與德國賠款之間存在任何先後關係。結果,英國不得不轉向法、德催討債務來償還美國債務。法國最後只有壓榨德國以減少損失,甚至在1921年派兵佔領德國萊茵河以西的工業區,掠奪德國實物產品作為戰爭賠償。有趣的是,這時候英美兩國卻發表聲明轉而支持戰時共同敵國的德國,表示無法容忍戰時盟國法國赤裸裸的「侵略」行為。

其實,當時除英國外,歐洲大陸的經濟體系是一個以德國為中心的整體,歐洲的繁榮依賴於德國經濟的繁榮與德國企業的健康發展。德國為歐洲各國的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這些鄰國又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從德國進口急需的設備與技術。如果德國完全倒退成一個三流的落後國家,歐洲的經濟體系遲早也要崩潰,最終將間接影響英、美甚至世界各國。有識之士認為,如果想要化解歐洲各國間的沉重的網狀債務關係,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只要保有德國這隻金雞母,問題或許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歐洲列強就必須讓德國出口商品換取外匯作為賠款基金,美國就必須要從歐洲各國進口大量商品,從而美國不得不演變為一個貿易赤字國。可是問題還是回到原點,美國這時卻又採取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斷提高關稅,這使歐洲各國通過出口清償戰爭債務的可能性變成泡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歐洲參戰國家所施加的債務負擔壓力,進而迫使歐洲各國政府傾盡國庫所有,陷入越來越深的債務。在資金排擠效果影響之下,這還剝奪了它們的產業所需的信貸,限制了它們的出口潛力。唯今之計是美國政府的策略運用,實際上是要削弱歐洲各國的實力,特別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大英帝國的實力,從而奪取世界經濟與貨幣霸權,將英鎊這個世界貨幣趕下歷史舞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1924年美國主導的「道威斯計畫」新鮮出爐了。道威斯計劃(The Dawes Plan),在1923年由美國提出,用以舒緩德國因凡爾賽條約賠款而承受的巨大財政壓力。「戰略平衡」從來都是美國外交與經濟的手段。這樣的全球「美元暗流」政策卻是一用再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馬歇爾歐洲復興計畫(The Marshall Plan)一般。

同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邊拉攏戰敗的德國,一邊威脅著主要金融霸權對手的英國。美國與戰時協約盟友的態度完全相反,美國轉而保護起德國的利益。其實美國拒絕簽署極度壓榨德國的《凡爾賽和約》時就已表明了態度,到了1921年和德國單方面簽署《柏林條約》恢復兩國關係時,就更加明顯了。美國要求歐洲列強縮減德國戰爭賠款,但是自己卻不縮減戰爭盟國的債務。最終,美國主導的「道威斯計畫」不僅大幅削減了德國的戰爭賠款,還將其賠款鎖定,不會因世界信用的緊縮與物價的下跌而支付更多的實物。

「道威斯計畫」實施後,美國私人資本「美元暗流」源源不斷流入德國,美國政府成為全世界的最後貸款人。19241929年,德國共得到外國貸款及投資326億馬克,其中美國資本占70%19241931年,德國共支付戰爭賠款約27億美元,而同期德國得到的貸款約50億美元,其中美國向德國提供的是22.5億美元。同時,美國收回戰爭債務20億美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債務收支迴路美元暗流。美元從美國流入德國,德國國家銀行用這些美元向英、法等歐洲戰勝國償還戰爭賠款,法國再用來償還欠英國的戰時貸款,英國和其他歐洲戰勝國又向美國政府支付了這筆資金,清償它們的戰爭債務,最終又流回美國。

而歐洲的債務償付進一步地提高了美國的信貸基礎,使美國私人投資者獲得更多的資本借給德國,從而形成一個規模越來越大的依賴於美國政府的資金迴路的全球「貨幣暗流」。由此可知,即便是我們熟悉的「布雷頓森林協議」是讓美元登上全球霸權的關鍵時刻,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經提升美元的制高點,別有用心地把美元暗流潛伏於全球貨幣舞台了。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