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朱門酒肉臭

 

全球1%的人將擁有與其餘百分之99%人等值的財富!

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杜甫來到長安參加科舉會試,奸相李林甫毫無舉才之意,致使應考人全部落第。杜甫迫不得已暫居長安城時間長達10年。然而在他舉目所見,一邊是酒池肉林的天堂、一邊是水深火熱的地獄,飢寒交迫的窮人不免餓死的命運,長安城天差地別的貧富差距,讓他寫下了這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反映當時社會真時的寫照。

 

請鬼拿藥單

以古鑒今,瑞士Davos(著名滑雪勝地)舉行世界經濟論壇,樂施會(Oxfam,國際發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組織,1942年由Theodore Richard Milford 法政牧師在英國牛津成立)根據瑞士信貸銀行收集的數據,發表如下預測震驚全球。根據報告顯示,2009年最富有的1%人擁有44%全人類財富;2014年這百分比增加4%達到48%;預測到了2016年很快就會就增加到50%,全球七千多萬的人口會擁有全人類一半的財富。換句話說,若是貧富差距的速度無限擴大,最富有的1%人在未來有一天將擁有與其餘99%人等值的財富!

 

這樣的預估並非危言聳聽,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與歐債危機,打破了過去的歷史經驗。過去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貨幣為王,美元是最佳保值的貨幣。然而,現今我們所必須面對的事實是,投資金融商品的獲利及薪資成長永遠趕不上商品及貨物的飆漲的時代,一般小老百姓把前放在銀行利息微乎其微甚至開始出現負利率的趨勢,存錢還要付給銀行資金保管費。當美國、日本、歐盟一個接一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擁有國際貨幣鑄幣權的國家把憑空創造的貨幣交給了金融機構和投資專家,無異是請鬼拿藥單。過去幾年來國際貨幣暗流波濤洶新興市場國家首當其衝,無盡的金融殺戮盛宴(The party never ends)湧擾亂了全球金融市場,財富的累積愈來愈集中且速度愈快,量化寬鬆政策說是罪魁禍首絕非空穴來風。

 

現在我們推估一下,根據世界銀行未來人口預估數據顯示,全球人口不斷的增加估計到了2050年時將接近100億人口(947億人)。如果這時候,全球1%人擁有了其餘99%人等值的財富,那1%的絕對富有的人大約相當於1億人,約當現今菲律賓和印尼的人口總數。這時候,這些領有富人俱樂部門票的人個個是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可以買下(或是奴役)全球其他99%人口生產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那他們將是何等高貴的天龍人!

 

Population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Unit of people

 

World DataBank 

Year

2015

2020

2025

2030

 

World Population Projection

7,285,330,000

7,672,744,000

8,036,383,000

8,372,780,000

 

World DataBank 

Year

2035

2040

2045

2050

 

World Population Projection

8,684,248,000

8,974,621,000

9,239,948,000

9,478,569,000

 

Data Source: The World Bank

 

 

 

 

 

 

 

 

話說去在2013年初我才剛剛出版了人民幣非霸不可」一書,敘述了美元霸權的歷史淵源、自2005年開始的中美貨幣戰爭以及人民幣崛起。然而這兩年來國際貨幣間依舊紛紛擾擾,也讓我再次感受到欲罷不能,不吐不快。因此,在2014年中再出版「貨幣暗流之金濤銀浪何處尋」和「貨幣暗流之人民幣不一般」兩本書問世。

 

一池春水兩樣情

2013年中黃金大幅下跌,中國大媽、台灣大嬸現象震驚國際,至今卻也是掩兵息鼓,不敵歐美投資銀行大鱷們的黃金租賃套利操作做空黃金。接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量化寬鬆政策,似乎是將熄未熄,全球靜待美國的最後宣言之際,不料又發生了希臘新政府企圖放棄財政樽節政策以及歐元區國家再次宣誓量化寬鬆,美國投鼠忌器量化寬鬆退場機制戲碼一拖再拖,使得全球金融市場,一會樂、一會悲,全球「貨幣暗流」則從此隨波逐流,擾亂了全球金融市場。

 

國際經濟金融市場是健忘的。才在不久的2007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緊接著的歐債危機更加拖延了全球景氣的復甦。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無論多大的危機、風暴、衝突或是貨幣戰爭,帶給許多新興國家通貨膨脹陰影、經濟不景氣、超高失業率;然而,一旦危機解除,就如過眼雲煙,以美元霸權為依歸的分析師,他們的解讀就是利空出盡,馬照跑、舞照跳,其他國家就如同小媳婦一般,逆來順受、無怨無悔。難道全球化的結果,全球其他新興國家就是需要承受如此的不安,遑遑不可終日。

 

過去在傳統的貨幣經濟學領域,最初發源於國際貿易往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國際化的美好時光,他們以黃金或白銀作為支付手段,用以衡量金錢供應、國際貿易清算與貨幣價值。主流的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傳統銀行體系透過信貸的貨幣擴張效果,貨幣供給M2以會計存量觀念來說,是一個經濟體在特定時間的總存量,亦即是M2=基礎貨幣x貨幣乘數(流通速率)。

 

但是,現今的信用貨幣體制已經變得很不一樣了,自從尼克森拋棄了美元與黃金掛勾,美元信用本位制成為全球貨幣霸權。到如今,貨幣供應量除了來自於銀行體系以其信貸創造貨幣乘數外,中央銀行可以隨意印鈔票創造準備金貨幣,美其名為量化寬鬆。以致於,現在的貨幣供給額M2就必須加上中央銀行量化寬鬆的變數:M2(基礎貨幣+量化寬鬆基礎貨幣)x貨幣乘數。

 

這五年來,過去傳統的貨幣經濟學領域已經被國際強權貨幣轉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貨幣政治經濟學」了。量化寬鬆成為了強勢貨幣的萬能工具,與鄰為豁從美元開始,接下來日元、英鎊、歐元等陸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僅僅是為了提振其國內景氣、降低失業率、避免通貨緊縮,完全不顧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是否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國際強權貨幣與其他主權貨幣宛如一池春水兩樣情,強者為王、弱者深受其害。

 

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

或許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議題更多的是根植在科學理論,數理為王、計量當道,而非在人類幸福與福祉的抽象性,往往稱之為在理性選擇的前提下的利潤、效益最大化以及投資效益最佳化分析。但是人性並不只是如此理性,這樣的討論我們就必須回顧到18世紀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段西方政治經濟學繁榮的黃金歲月,繁榮的表象中隱藏著貧富不均與工人階級難以翻身的無奈。但這時候也出現了許許多多充滿熱情與人性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家,包括如阿爾佛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關懷女性工作權及工人階級的生計、羅伯特·吉芬(Robert Giffen)英國統計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作為每日新聞報(Daily News)的城市編輯,他不斷的發表文章揭露倫敦工人階級和女性生活的困苦無望,他說: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勤奮工作、省吃儉用、循規蹈矩的工人階層,即便有錢人大方捐獻慈善事業,但他們的美德卻遠遠不足以庇護工人們普遍的不幸。

 

1800年代末期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學家非碧翠斯・愛倫・波特(Beatrice Ellen Potter)莫屬了。她出身在維多利亞時代富有的鐵大亨家族,從小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但她志氣不凡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真實了解到貧民生活,在1888年四月她潛伏倫敦西區貧民窟血汗工廠進行秘密調查工作化妝成為一位縫製羊毛杉、長褲鈕扣按件計酬的女工。碧翠絲的驚人之舉辛苦並未白費,她暗中進行從未有過的事業散步得很快,成為大家在茶餘飯後閒聊中當作奇聞軼事般讓人津津樂道,甚至於連政府都感到震驚。五月,倫敦上議院(The House of Lords)委員會開始進行了一連串針對血汗工廠的調查工作,並且請邀請碧翠斯以證人身份參加聽證會。碧翠斯希望政府盡快拋棄施捨性的福利措施,並著手規劃各種措施用以消除貧窮的原因,消除根源有如釜底抽薪。

 

幾年之後,她和志同道合的丈夫西尼•詹姆斯•韋伯(Sidney James Webb)一起完成了一份極具公信力的報告,稱之為《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俗稱窮人翻身報告)一舉振奮人心而一鳴驚人,新世代的人們受到鼓舞極具吸引力。” 他緊接著說:”它所提倡的生存權力(right to live)和社群權力(right of the community)以及保障國民身心健康和生產效能等等,這些創新觀念在在都被視為獨立於私人企業雇主所汲汲營營的商業獲益(但並非背道而馳)。

 

這份擲地有聲的關鍵報告為未來願景投射出一系列從生老病到死整套制度,關鍵就在於”保障文明國家最低生活水準…無論男女或任何階級皆適用於所有相似的貧困情境,這就意味著足夠的滋養扶育、青年勞工的培訓、身體健全足以生存的工資、疾病的醫療以及保障傷殘和年老者適當的生活條件等等。”它的影響深遠,英國二次大戰前偉大的政治家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毫不猶疑地從保守黨叛逃投入自由派政營了。從此,邱吉爾全心全意關注在貧窮問題。

 

有史以來從未有過”政府保障安全網”(Government Safety net)的創新構想,碧翠斯・韋伯的真知灼見稱得上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了,而且毫無疑問的,這是現代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的前身。

 

皮凱提政治經濟學

即便是在20世紀中,隨著全球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科技化的引領之下,全經濟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與興盛,但緊接著的21世紀就是通貨膨脹的高漲與貧富差距的擴大。今年初,一位法國經濟學家湯馬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新書《21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此書一發表就成為全球財經和政府領導人的關注重點,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在他從事豐富數據案例的分析之下,他的結論對於普遍認知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他說:即便當今1%頂端最富有的美國人仍然稍微低於法國大革命時的記錄,但差距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被推上斷頭台,導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直到1799年拿破崙上台以後結束。)皮凱提觀點確認美國今日的經濟發展軌跡正如同18世紀後期的法國,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的動盪與不安達到了極點。他也毫無質疑的提到,當今貨幣強權國家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絕對難辭其咎。

 

皮凱提尤其嚴厲看待美國近30來的經濟和貨幣政策,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億萬富翁到那些只不過是持有穩健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富裕人群們,他們現在已經變得更加富有,而其他納稅人,倘若他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傳統的普通薪資收入已經變得相對更窮。他在書中的論點也意味著,當今美國貨幣政策在Fed的量化寬鬆萬能工具的揮舞下,依附在國際貨幣強權的貨幣暗流正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與不安,社會階層的分裂將只會更加劇烈了。

 

無獨有偶的,最近台灣中央銀行也正開始關切「貨幣政治經濟學」了。首先,201453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在哈薩克參加亞洲開發年會上發表演說,在談話中他除了感謝哈薩克政府與人民的熱忱款待外,話鋒一轉直言當今國際貨幣存在的問題。他說"先進國家紛紛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貨幣政策,而對會員國卻產生鉅大的外溢效果,不利於區域的穩定與成長他接著說道:新興經濟體已不斷面臨國外衝擊的影響,如果持續累積,也容易導致重大的經濟金融事件(指指的是潛在的金融危機);許多人會因此而失去生計,貧富差距因而擴大,包容的成長成為排他的衰退(指的是零和遊戲),使過去所有的努力毀於一旦。,由此可知,總裁對於現今國際貨幣金融演變的擔憂溢於言表。顯而易見的,中央銀行對人民幣崛起的論述已經將國際貨幣與人民幣議題指向「貨幣政治經濟學」的範疇,中央銀行對此的熱衷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相較於現今數理計量經濟與貨幣學範疇,他們的關注不僅僅是在於理性與感性的區別罷了,更多的是在於對人性的關懷與警示,深信在現存經濟金融體制不變之下正義得以伸張,改善人類福祉與生活品質。對此我的看法如出一轍,這也正是我在去(2014)年中出版「貨幣暗流」系列新書討論的重點,也藉此與讀者分享在歷史上貨幣強權在政府的介入之下,貨幣暗流在全球金融市場扮演的角色,以及當今國際貨幣情勢變遷與盛衰交替。「貨幣暗流」系列由於篇幅的關係,將分成兩部分,以上、下兩冊「貨幣暗流之金濤銀浪何處尋?」、「貨幣暗流之人民幣不一般!」分別出版。

 

期待讀者共同分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任方元 的頭像
    任方元

    上善若水任方圓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