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美元危機

 圓形貨幣圖_美歐人民幣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和日本的經濟恢復得很快,全心全力的投注在出口及經濟成長上面,進口所需的美元儲備則更是快速累積起來了。時至1950年代,戰後德國加強投資及生產成本的降低,重新啟動出口引擎。法國有樣學樣的努力發展出口,靠著法朗的貶值而順利轉型。這樣的努力所獲得的成果很豐碩,身處在歐洲大陸最強勢的國家,德國與法國很快的就由戰後廢墟中站起來,經濟復甦的腳步加快了。

然而,儘管在第二次大戰後的1950年代,美元短缺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了,但跨過英吉利海峽另一邊則是境況大不同,戰後積弱不振的英國發展腳步卻是舉步維艱,這還要一直等到1980年代柴契爾夫人革新才正式步入正軌。發展經濟需要錢,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貿易的急遽擴張,都必然伴隨著貨幣需求的高速增長。事實上,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美元如黃金,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歐洲黃金儲備遠遠不足,因此他們不得不以美元為儲備發行自己的本國貨幣,大量的貨幣需求使得美元被大量輸出到歐洲和日本。

客觀地講,根據布雷頓森林協議的約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必須保證美元按照官價兌換黃金,以此來維持協定成員國對美元的信心。但同時,美國也肯定要提供足夠的美元貨幣作為國際清償手段,作為促進全球貿易的清算之用。戰後美元的大量輸出遍佈全球,一方面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復甦與增長,另一方面對於美國來說,只要源源不斷地印刷美元鈔票就可以從世界各地“買”回巨額實體財富與商品了,美國政府何樂而不為呢。

戰後世界各國經濟快速增長,相對來說,美元的發行規模也相應地出現了快速增長,但黃金增長卻非常的有限。也就是說美元的增長遠遠超出了黃金的增長。美元相對於黃金這樣不平衡增長,但就在布雷敦森林協議之下,美元如金,美元緊釘住黃金在一個固定的兌換匯率,就邏輯來說,一般人都會對於美元的信心逐漸薄弱起來了。

因此,美元應當相對於黃金貶值,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又要求美元必須保持穩定與堅挺。這已經形成兩面刀的困境,國外大量囤積美元,其數額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持有的黃金儲存量,隨之而來的威脅到國際貨幣機制的穩定及國際貿易的不平衡。早在1960年代,美國的海外負債就已超過黃金存量了。

但是,如果當時各國中央銀行大家說好了,全部都一起擠到美國的財政部要求以手上的美元兌換成黃金的話(兌換比例是1盎司黃金=35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只能兩手一攤,肯定拿不出這麼大量的黃金用來交換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貨幣,那就成為是名符其實的黃金擠兌的金融危機了。

自從1944年,全球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召開了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結果,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確立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聯邦準備機構承諾美元和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即1美元的黃金含量為0.888671克。因此,美國與黃金掛勾,其他成員國貨幣則和美元掛鈎,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直到1960年底也不過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美元危機的陰影就籠罩了全球金融市場了。

事實上也真的發生過,1960年底,確實有國家如此懷疑而真的去美國政府兌換黃金,從此拉開了全球美元(兌黃金)危機的序幕,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岌岌可危,至此名存實亡。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