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爾街的紅頂商人們

錢幣1_貨幣暗流_圖檔.jpg   

 

        高盛在華爾街功成名就,聲譽日隆。不僅如此,它與高層官員關係良好,能影響政策的商人。現在的高盛已經是一手抓錢、一手慢慢的伸向政府決策中心了,伍德羅・威爾森(Woodrow Wilson 1913年到1921年美國總統)政府於1913年通過了美國聯邦準備法(The Federal Reserve Act in 1913),他仿效英國英格蘭銀行籌備美國中央銀行。高盛公司私人銀行業務在華爾街異軍突起,特別是亨利・高曼先生個人華爾街巨人形象更是突出。與此同時,在19141月威爾森政府召集了華爾街巨頭們共同規劃籌設「美國聯邦準備系統」,這群銀行巨擘們其中就包括了高盛公司亨利高曼。另外還有華爾街著名家族私人銀行家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總裁班傑明史特朗(Benjamin Strong)、美國最大銀行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 花旗銀行的前身)新任總裁弗蘭克範德利普(Frank Vanderlip),和J.P.摩根銀行高級合夥人、內部問題解決專家亨利戴維森(Henry Davison)。百年之前,華爾街這一群紅頂商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最終成就了現今全球中央銀行發號施令的龍頭老大。

亨利就在191416日位於紐約的一場由財政部長威廉邁阿杜(William G. McAdoo)主持的國會聽證會上,部長聽取了亨利有關金融改革的意見。亨利首先謹慎地描述華爾街金融中心私人銀行業務所扮演的角色,他說私人銀行是高盛的主要業務,眾所周知的私人銀行業務提供信用給國內外企業從事商業經營,以及給商人從事國內外貿易業務。但他刻意保留的是,高盛公司的承銷業務才是他們當紅的金雞母,業務蒸蒸日上。可以想見在早期他們希望給政府的印象是,私人銀行是資本主義的基石,幫助企業融資周轉,而非金融投機的發動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亨利除了積極把手伸進政府機構外,他心中也瞭解覆巢之下無完卵,並期盼「美國聯邦準備系統」這家機構可以最為未來金融危機之際的最後依靠。

亨利話鋒一轉,一旦談到金融改革,他頓時慷慨激昂的發表了意見:紐約必須要有資本雄厚和擁有最高權力的聯邦準備系統。在他的想法中紐約已經是美國金融中心了,他希望成立聯邦準備機構得以和英國「英格蘭銀行」的地位相提並論。他並強調說,除非聯邦準備機構擁有最大權力,否則紐約無法改變現狀,無法擴大國際貿易金融與外匯市場。華爾街金融同業摩根銀行總裁亨利戴維森完全同意亨利的說法。

追溯歷史,西方歐洲國家對「中央銀行」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雖然當時並沒有所謂中央銀行的這個稱謂。即便早在1668年成立的瑞典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Sweden)是歷史上最早的中央銀行,但是說道真正影響全球的中央銀行霸主,後發先至者則非「英格蘭銀行」莫屬了。

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它最初的任務是充當英格蘭政府的專屬私人銀行,英格蘭銀行設立初衷與政府國庫有著緊密的關係,政府賦予銀行專屬銀行條款。舉凡政府的債務收付、國庫券(Exchequer Bills)代理發行支付以及其他財政經費的管理等都是英格蘭銀行專屬的業務。但是為什麼人們最終將它稱為中央銀行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家私人銀行除了是政府的銀行之外,更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公共責任,維持金融貨幣市場的穩定。然而,英格蘭銀行承擔中央銀行角色的進程並非一蹴而成,而是與時俱進的。

 

「未知英格蘭銀行命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