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1.標題.繁體.760.300.jpg

班柯

 

話說在1944 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國、英國、法國等組成的同盟國家眼見勝利在望,全球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召開了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這個歷史性的會議,美國毫不掩飾地的改變了全球貨幣強權的原貌,從此美元登上了全球最有權勢的國際貨幣了。

英國代表團的智囊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已經感受到英鎊在全球的地位已然江河日下了,即便如此,他依然深思熟慮英國的利益,提出了一個國際清算同盟(the Clearing Union)。在他的設計之下,首先由清算同盟發行統一的世界貨幣,凱恩斯把這種世界超主權貨幣稱為班柯(Bancor)。然後各個國家的央行以所持有的Bancor進行國際貿易進口商品及發行本國貨幣,並維持本國貨幣與Bancor之間的確定匯率結算比例。最後,各國之間再以Bancor結算各國的貿易差額。這實際上就像是一個兩級中央銀行體系,清算同盟充當了世界級中央銀行,它與各國央行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國中央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之間的結算關係。

在此架構下,凱恩斯的箭頭直接朝向美國政府,明白的射向蓄勢待發的美元強權箭靶。由於國際清算同盟帳目上所發行的是固定的貨幣(Bancor)總數額,因此有效的避免任何一個國家無限制的擴張國際收支貿易赤字。相對的,國際清算同盟也不鼓勵其他國家長期的擴張國際貿易順差,過多的順差必須繳交其中一部分的Bancor或其他國貨幣給國際清算同盟,這就類似於繳交貿易稅,借此達到全球各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此地無銀三百兩,英國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美國政府憑藉著國際貨幣的強勢地位和信用,毫無節制的擴大國際貿易的規模,造成全球通膨的隱憂,損及其他國的利益。單就從這一觀點來看,英國政府的先見之明的確是不無道理的。

美國政府的談判代表則由當時的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擔任。有意思的是,懷特是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忠實信徒。儘管懷特本人非常崇拜凱恩斯,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國家利益問題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懷特生長在波士頓一般的中產階級家庭,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並待在哈佛擔任助理教授。

1934年懷特開始進入政府機構工作,首先在財政部任職,主要工作為經濟分析師,慢慢的爬上了財政部長助理的職務。過去的學經歷背景及專業培養,懷特表現出聰慧敏捷的反應力,在這場貨幣角力戰場上,讓他足以應對如此快速多變的國際經濟情勢。他在財政部的長官稱許的說他為:他是個超乎異常的精力旺盛、反應靈敏且充滿智慧的部屬。凱恩斯則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說:懷特算是在美國財政部內具有建設性頭腦的一員吧

以凱恩斯擁有的聲望和地位,這樣隱含著帶有讚許的褒義詞說法也算是一種被動式的稱許吧。意志堅強接近固執的個性,懷特對於國際貨幣系統也有深入的了解,他曾經寫過有關1880年至1993年法國法朗的比較。畢竟美國人都是從歐洲移民過去的,他們對於歐洲老師凱恩斯的這一套太熟悉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行勢比人強,以當時國際間彼此局勢的強弱,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與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懷特持有美國強大的軍事、政治與經濟的尚方寶劍,早已決定這場博弈的勝負了。

1944 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收尾之際,全球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召開了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此次國際金融盛宴目的在重建戰後金融秩序、貿易治理以及貨幣權力分配,影響至今。

英國的諸葛亮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在此架構下,挖空心思的演出了一齣空城計。凱恩斯的計畫,企圖從理論上講解決了黃金供應受自然開採的限制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相對於黃金本位,他提出了一個國際清算同盟(the Clearing Union)。在他的設計之下,首先由清算同盟發行統一的世界貨幣,凱恩斯把這種世界超主權貨幣稱為班柯(Bancor)。這種純信用的貨幣體系的確是前無古人,更是具有開創性與啟發性。但實際上這個計畫一方面是為了英國的利益著想,在此同時,另一方面也是針對美元貨幣的獨占權力。

首先,各國獲得Bancor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各國的經濟與國際貿易資料由清算同盟直接向各國中央銀行發行,最初Bancor的分配比率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三年內的進出口貿易平均值計算,之後根據各國經濟的增長增加相應的Bancor數量。這對英國相當有利,第二次世界戰前,英國還是全球國際貿易大國。另一種是缺少Bancor的國家向Bancor盈餘的國家借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嚴重受創,戰後負債累累,但是如果按照二戰前的比例來算,英國可占Bancor比例的16%,再加上殖民地,整個英聯邦占比高達35%。凱恩斯在這方面的確實是老謀深算。然而問題是,在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黃金準備已經消耗殆盡的情況下,由於獲得Bancor並不需要支付黃金,黃金制在事實上被從超主權貨幣(Bancor)體系中排除在外。這也就是凱恩斯始終反對黃金體制的原因。同時,他一廂情願的認為,英國能夠毫不費力的取得Bancor,憑空地向美國換取戰後重建資源。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場心理戰術的運用,凱恩斯推出了這個英國版本空城計,以其過人的智慧推出這樣大膽冒險的計畫,來牽動美國的錯誤判斷,用來達到對英國排難解危的目的。

凱恩斯最初的設計是由國際清算同盟發行總計260億美元的Bancor(以現在價值來看大約為16兆美元),這樣龐大金額的Bancor發行量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整個國家的商品與服務的總產出量。凱恩斯一廂情願的安排,卻讓美國深感憂心,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美國的全部黃金準備就在一夕之間化為廢鐵,這可是美國人數十年來,積蓄起來的巨額財富的表現形式。除此之外,通過班柯Bancor的發行英國可佔有高達35%的貿易信貸比例,這相當於,英國在無中生有地直接牟取了美國整個國家的產出總量。然而,凱恩斯的計畫無論在學術上多麼先進,但畢竟是損害了美國的利益,這一點美國絕不可能接受的。

在情勢比人強的情況下,美國展現了強勢的作風,雖然沒有直接的拒絕凱恩斯的建議,哈利•懷特否決了“凱恩斯計畫”,並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懷特計畫”,其核心是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必須堅持黃金制原則,即“誰擁有黃金,誰來制定規則”。就在英國的籌碼推出來後,懷特就乾脆直搗黃龍,攻破凱恩斯的空城計。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