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8.標題.繁體.760.300.jpg

歐元的無主權貨幣

 

從過去的全球貨幣歷史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超級強權的美國,擁有全世界超過半數的經濟產出,無疑是最大的進口國,也是國際貿易信貸(Trade Credit)的主要來源,美元成為唯一最有優勢的國際性貨幣,當時全球沒有其他貨幣可以與之相抗衡的。

同樣的考量因素亦鼓勵了各國的中央銀行釘住美元,以穩定該國的貨幣,有利於進出口貿易的訂價。另外更現實的考量就在於,握有美元外匯準備,一旦當外匯市場發生危機時,如亞洲金融風暴,更可以美元作為緊急支付之用途。如今,美國占有世界出口貿易大約為13%。同時,相較於1945年至1980時期美國占有全世界直接投資額來源的85%,大幅下降至今僅約占20%。這兩項數據都同時顯示:相較於80年代,美國已經逐漸降低其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及金融的發展,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不乏討戰者的競爭,先是歐洲德國的發展,接著日本,然後是亞洲新興國家,及在1999年創立的歐元。從過去大歐洲整合發展歷史來看,德國與法國積極推動歐洲的整合,並於1999年發為展單一貨幣,歐元,成為「超主權貨幣」,換句話說,歐元不同於美元,並非單一主權貨幣,這也是「區域性多主權貨幣」。歐元誕生之初,原先國際間的預期歐元將會是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最強大的競爭者,後勢看好。

然而事與願違,時至如今多主權貨幣反而成為了德國與法國的負擔,變成了「無主權貨幣」,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多主權貨幣在先天上的缺陷,大大不如單一主權貨幣,如美元或是人民幣。歐盟27國歐元區17國,各國家間的政治、經濟、財政、文化間的差異實在太大,一人一把號、各吹各個調,經濟與財政政策已經難以整合了,加上自2008年開始的南歐國家包括希臘、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財政赤字嚴重,嚴重影響到國家債信,引爆了歐債危機,歐元區每個國家享盡了統一貨幣歐元帶來的優勢,對於歐債危機卻是避之唯恐不及。最近期間,台灣媒體上最常出現的新聞,就是歐洲各國領導人的集會,不斷的討論歐債解決方案。20126月中法國總統的選舉,由左翼社會黨奧德朗當選,他雖深知法國所面臨的債務危機和經濟疲弱等種種難題,但是他卻反對樽節方案,支持擴大經濟發展,這正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理想唱反調。緊接著6月中的希臘大選更是扣人心懸,希臘人民擔心脫離歐元的情勢危機,含淚投票支持樽節方案的保守黨,以少數的差距贏得選舉,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日子,希臘人民即將面臨著失業、經濟緊縮,拉緊褲帶的節約生活了。歐元在歷經兩年的歐債風暴下,尚無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我對於歐元的未來及其存在性深感悲觀。

歐元發展至今,歐元區形同兩大眾小的格局,而其中的德國和法國兩大國家,無論是在歷史的淵源、文化的情結、政體的制度與民眾的信心上,都難以相容,對於大歐洲的統一更是各取所需。更別說其他小國,還有就是深陷歐債風暴的歐豬各國,未來的財政改革之路漫漫長長,更令歐元的前途雪上加霜了。

因此,歐元本身不能稱之為單一貨幣,勉強算是歐洲區域內個個國家通用貨幣,肩負著貨幣應有的「交易媒介」(a medium of exchange)、「計算單位」(a unit of account)及「價值儲藏」(a store of value)等三大功能而已。僅僅是十年的時間,歐洲國家費盡心思所創立的歐元,想要挑戰美元國際地位已大不如前,事過境遷了。

但是,歐元在全球的貨幣強權舞台上,自保有餘,卻已經是強權不足了。

除了貨幣新星歐元外,曾經有過強勢貨幣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日本則在1985922日與美國、英國、法國、與當時的西德等五個工業已開發國家的財長和央行總裁,在位於紐約的廣場飯店會晤。歷史上稱之為廣場會議(Plaza Accord)。各國財經首長就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日本不得不同意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操作下,使美元兌日圓、西德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圓大幅升值。

自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後,美元晉升為全球唯一強權貨幣後,美元貶值的戲碼一用再用。廣場會議後日圓緊接著的大幅升值,大量的熱錢流入日本,導致房地產、股票市場的狂飆。當時號稱日本東京摩天大樓的價值就可以買下整個加州,確實是很可笑。瘋狂的外資投資人拿著大把的美元投進日本金融與房地產市場,而日經225指數連續四年的多頭市場,由1985年初的13000點飆升到了1987年底,狂漲至20000點,直到1989年底達到高點的39000點。這段期間就成為「日本第一」的神話,盛況空前。

不幸的是,經濟泡沫遲早都會戳破的。就在1990年初開始房地產及股票市場泡沫戳破,從此進入日本永無止盡「失落的時代」,至今還未能恢復過來。

因此日元可說是「無法控制的貨幣」,日本政府在國際外匯市場完全沒有掌控力量,必須靠其他工業國家的聯合調控才能做到,日圓處在美元被動的地位,無力在全球貨幣博弈中的地位提升。

在過去20年以來,一段時間內某種主要的國際貨幣持續保持強勢的趨勢一直都很明顯。例如美元匯率自1990年代後半時期持續保持強勁。直到2000年的科技泡沫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元正式進入到了「戰略性的貶值」階段。就在這期間,1999年歐元誕生而異軍突起,但是好景不常,就在歐元誕生短短的十年後,卻又面臨到歐債風暴的夢靨,至今都難以自拔。

然而,未來全球金融危機很可能改變上述趨勢了。在未來35年間,我們或許很難看到某種主要國際貨幣能夠持續保持強勢。一種貨幣鶴立雞群的局面,未來匯率波動頻率將可能更快速,此强彼弱的相對互動關係也愈來愈密切了。投資人在選擇投資貨幣時,可能不再是在強勢貨幣與弱勢貨幣之間的選擇,而是在相對弱勢貨幣與更弱勢貨幣之間的選擇了。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