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3.標題.繁體.760.300.jpg

歐文-格拉斯法案

 

股市暴跌近乎腰斬,銀行與信託投資公司被瘋狂擠兌,金融機構與企業紛紛破產,存戶對銀行失去信心,當時美國是全世界唯一沒有中央銀行的大國,3,700家國民銀行都可以發行銀行券,貨幣供應極其混亂。這次的金融危機,摩根是最大的贏家,但是後見之明,這才讓大家發現缺乏一個在金融災難發生時,可以概括承受以及提供救命錢的法定機構「最後貸款人」,是多麼不可承受之重。

這時候輪到保羅・沃柏格出場了,隨著救世主摩根的大動作,1907年底,他在《紐約時報》撰文稱,美國需要一個類似歐洲式的中央銀行來穩定其金融市場運作。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還是有人評論指責他的「親歐觀點」,但沃伯格並未因此而卻步。1908年他又到國會作證,並擔任貨幣改革委員會的外圍集團「穩健銀行業推廣國家公民聯盟」(National Citizens’League for the Promotion of Sound Banking)的負責人。沃柏格有關中央銀行的論點與當時許多華爾街金融家的想法不謀而合,為尋求解決方案,沃伯格開始著手廣泛的諮詢華爾街巨頭們的意見,像是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總裁班傑明史特朗(Benjamin Strong)、美國最大銀行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 花旗銀行的前身)新任總裁弗蘭克范德利普(Frank Vanderlip),和J.P.摩根銀行高級合夥人、內部問題解決專家亨利戴維森(Henry Davison)。還有華爾街著名家族私人銀行家高盛公司(Goldman Sacha & Company)合夥人亨利高德曼(Henry Goldman)。

然而,真正實現美國聯邦準備體系的靈魂人物還包括了尼爾森阿爾奇(Nelson Aldrich)。他擔任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Finance Committee)主席,深信金融改革的重要性,領導了一群專家與銀行業界組成了金融改革專家小組。在這小組成員包括了保羅沃柏格(Paul Warburg)、亨利戴維森(Henry Davison)等金融專家。在阿爾奇的指導下,帶領這群專家到歐洲訪問,他們共同的結論就是,歐洲英國、德國及法國等國家擁有先進的中央銀行體制。在歐洲訪問結束後,他與其他成員於1911年完成了一份決定性地重要報告,稱之為「阿爾里奇計畫」(Aldrich Plan),主要就是針對美國中央銀行的設計計畫。雖然最後阿爾奇計畫並為成為最終法案名稱,但兩年後,根據阿爾奇計畫的架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由美國國會在通過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的基礎上建立的,由伍德羅威爾遜總統(Thomas Woodrow Wilson)於19131223簽字。

該法案最終提供了一個由地方任命理事會成員的地區儲備銀行系統。美國建立了中央銀行制度,依照施行辦法,全美被劃分為十二個聯邦儲備區,每區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它是地區的中央銀行,為了協調十二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政策,華府設置最高統籌機構,這也就是聯邦準備理事會,美國中央銀行體系就這麼誕生了。這不僅有別於阿爾奇的計劃,而且該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還受到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的監管。聯邦準備理事會擁有7名成員,全部由總統任命,而非由地區銀行家選舉產生的(阿爾里奇計畫最初的設計)。

這些私人銀行利用恐慌引導華盛頓制定政策,包括1913年明確由私人銀行控制當時剛成立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及加強他們對美國產業巨頭,如美國鋼鐵公司、卡特彼勒公司、西屋電器等企業的控制。

簡而言之,他們是利用金融危機(戰爭)恐慌增強他們的權力的老手。現在他們為了控制全球的金融市場,正在耍一出類似的把戲,而這種控制恰恰是所謂「美國世紀」的權力核心。百年之前,華爾街這一群紅頂商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最終成就了現今全球中央銀行發號施令的龍頭老大。

華爾街私人銀行家們精心設計並利用1907年大恐慌引導美國國會立法創設了獨立運作的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以及中央集權的美國貨幣政策並非無的放矢。他們的手段務實有效,不靠空談,這其中就包括了1913年明確地由私人銀行控制當時剛成立的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以及透過股權的收購和合併加強他們對美國產業巨頭,如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 Company,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礦山設備、發動機生產廠)、西屋電器(Westinghouse Electric)等世界級大企業的控制。

美國金融大恐慌影響深遠,即便是遠在歐洲的倫敦金融市場也無法倖免,1907114日,尼克波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在紐約的擠兌風暴蔓延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引發投資人的驚慌失措。有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不約而同地推擠到不知所措的英格蘭銀行,他們紛紛要求兌換黃金條塊作為資金安全的庇護所。黃金條塊如潮水般湧出嚴重威脅到英國國庫的黃金儲備,很快地英格蘭銀行立刻對其他銀行在隔夜拆款利率上祭出升息動作。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倫敦金融市場的貼現利率高達7%,這是英國近40年以來最高點了。

簡而言之,1907年美國金融大恐慌華爾街銀行家們大獲全勝換來的是創立了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他們打的是一場威脅利誘的心理戰,亦即是利用金融危機的恐慌心理以便來增強他們壟斷貨幣金融權力的老手。現在他們為了控制全球的金融市場,正在耍一出類似的把戲,而這種控制恰恰是所謂「美國世紀」的權力核心。

美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金融改革並在191312月成立了聯邦準備銀行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在1914年夏天開始悄悄地展開了。1870年代後期到1880年代中期歐洲經成長濟風起雲湧,這是一個歐洲社會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好年代(法語:Belle Époque)。從19世紀末開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科技發明和新興事物相繼興起且聲勢浩大,蔗糖、紡織品產量一路攀升,不僅如此,鐵路建設更是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到了1880年後期,鐵路電器化已然取代了傳統動力火車,投資鐵路建設有如金礦一般吸引了國家社會上的巨大資本,成為最新、最為時尚的投資機會。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