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8.標題.繁體.760.300.jpg

凱恩斯的預言

 

每一個歷史時代過去後,人們回頭一看就會發現凱恩斯的預言準確得驚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英美法俄等戰勝國的戰後協議極度不滿,在他自我放逐卻滿懷理想和激情寫下了《和平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他說:戰爭的恐懼轉眼即逝,人們很快地對戰爭後期的恐懼忘得一乾二淨,到最後戰爭勝利和我們這一代人的文明進步發展將遭受到毀滅屍骨無存了。果不其然,不到十年的時間,點燃了全球大蕭條的火苗,一發不可收拾。

1920年代,美國政府在巴黎和會後氣焰囂張,戰後的繁榮更是讓華爾街紙醉金迷夜夜笙歌。如果大家想要了解那個年代繁榮的盛況可以看看《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又譯《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寫實小說。出版於1925年,是美國作家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924日-19401221日)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

《大亨小傳》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一夕致富、年輕多金的投機者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探討了主人翁蓋茨比墮落、理想主義、變革阻礙、社會巨變、放蕩;爲爵士時代和興旺的二十年代進行了深度描繪,普遍認爲是對美國夢的警醒。

不幸的是,經濟金融的過度樂觀和繁榮不斷的吹出泡沫,緊接著的就是一場全球大蕭條隨之而來樂極生悲。經濟恐慌情狀雖然發生機率相當小,但如像1930年大蕭條或是2007年次貸危機的全球經濟大恐慌,無論是私人銀行承銷商或是投資人的損害都是無法倖免的。

然而,21世紀的今天回顧1930年美國大蕭條的慘況不禁令人喚起了我們對前一個世代最偉大的經濟思想家的記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註:此費雪非現任Fed副主席查理・費雪(Richard Fisher)。

想當初,與費雪同時期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在1912年第一次碰面就已經惺惺相惜了。相隔著大西洋兩岸當代英國和美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一見如故地相聚在一起共進晚宴。宴席之間,他們不脫學者風範,激烈的爭辯貨幣經濟學原理,最後凱恩斯欣然接受了費雪的說法,亦即是,凱恩斯之後毫不猶疑地認同了費雪提出貨幣的力量(money force)是如何影響到實質經濟的理論。

費雪的一生精彩萬分、高潮迭起,曾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爆發力的學術天才,卻在意氣風發之年病魔纏身九死一生。但他現在幾乎被世人遺忘得一乾二淨了。如今,若他有任何值得人們想起來的地方的話,費雪或許是歷史上最差勁的華爾街股票投資人之一。

話說就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摧枯拉朽之際,但他卻是藝高人膽大地宣布說:美國股市看似走在”永久的高原水準‘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意味著,他對當時美國正在高速發展的財富年代是多麼的有自信,獨排眾議地預言說美國股市長期有支撐,永不墜落。”

然而事與願違,大蕭條過後,從此,費雪喪失了不僅是他一生的積蓄一敗塗地,聲譽和學術地位也跟著一落千丈,他的大膽預言至今難以翻身,一代宗師的際遇令人唏噓不已。

話說1890年代美國和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數據逐漸收斂進而相去不遠,英國過去輝煌的優勢一去不回頭了。

情勢發展已經有如當頭棒喝,英國首相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1819-1898年)無可奈何地再次提醒說道:”這是英國和美國之間經濟動能交替浪潮的此起彼落,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自由體制下如此大規模的波濤起伏且影響深遠。” 無論任何方面的表現,在在都說明了美國的崛起已經勢不爭的事實了。

1870年時候,根據最具說服力的平均生活評量標準”國民總人均產值”(National Income GDP per capita)英國是25%高於美國。但是緊接著的30年後,無論是在最基本經濟評量標準的經濟生產力以及平均工資水準、國民總值工人均產值等關鍵要素,美國經濟體都以二倍的速率超前英國。其中一項原因就在於每年英國有將近一半的國民儲蓄投資於美國,這項數據顯示投資比率遠高於投資在英國國內,更是數倍高於投資在歐洲大陸其他國家。

即便是每年的投資收入加計在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之中,但投資本身卻讓美國經濟體現代化且以極高速率高速成長。另外一樣因素是,這30年期間超過半數的英國人想方設法選擇移民美國大陸,愛爾蘭的比率更高,這表示幾乎是8百萬成人男女以及小孩都想移居美國,美國成為名符其實的投資和冒險天堂。

美國的產業革命轉型是由內而外,從最初的鄉村農業社會到基礎工業都會社會,最終變成了宛如太陽般成為全球經濟成功崛起的象徵,美國橫空出世的速度之快令人憂心忡忡,但也不得不讓人驚慌失色。當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阿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在1875年踏上美國這塊土地時,農耕以及稀稀落落的礦業是美國當地最重要的經濟生產來源。

但等到跨進二十世紀之際(1900s),美國總體經濟來自工業生產的工資和營收來源已經遠高於農業產出,相對成長高達三倍之多;同時,就在1880年和1900年之間,源自於美國大型工業生產年營收已經成長不只四倍了;不僅如此,美國媒體新聞和出版印刷業成長高達五倍,呈現跳躍式成長;機械和威士忌釀酒產業也成長四倍;煉鋼業和男性服飾紡織業成長三倍;電氣生產業和冷凍冷藏業、新煙草製作、磨坊業、蒸餾業和其他機械生產,整體工業產品的基礎來源從原油和煤炭衍生到鐵路和電報訊息傳輸,幾乎遍佈美國各地角落,社區與產業息息相關宛如生命共同體,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及、結構性的產業革命。

現今我們熟知美國的百年產業如雷明頓武器公司(Remington Arms Co.1816年創立)、勝家縫紉機公司(Singer Corp. 創立於1851年)、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創立於1870年)、鑽石火柴公司(Diamond Match,創立於1881年)以及美國煙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創立於1890年)等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頭,在美國產業革命的大時代應運而生。大宗產品配銷的年代,簡而言之,集團企業革命性大量生產和科技化營運管理方興未艾,顯然是大勢所趨了。

利奧波特·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年,十九世紀德國乃至於西方近代史最重要的歷史學家)說道:「歷史如實發生」,判斷過去的歷史得以指導當代世界的未來,並以此來說明歷史的演進過程。歷史就像是風吹過小麥一樣,風行草偃,以致於麥田會隨風陣陣起伏。

世界局勢變遷實在太難捉摸,不禁使人有白雲蒼狗之嘆!無獨有偶,美國崛起的百年之後,自1980年代開始,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中國啟動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從此超英趕美一飛衝天,短短三十年時間經濟發展已直逼美國,時至今日中國崛起也愈發清晰地表露在台面上,並且逐漸顯露出成功的跡象了。

即便是感嘆於白雲蒼狗、世世難料,但大國崛起往往又有百年歷史重演的劇碼發生。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話分解。」

 

 

arrow
arrow

    任方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